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法 > 房产纠纷 > 房产继承纠纷 > 如何能够最省钱的过户房产继承和赠与的税费区别

如何能够最省钱的过户房产继承和赠与的税费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28 12:02:02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房产进行过户,往往是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那么如何能够最省钱的过户房产继承和赠与的税费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房产进行过户,往往是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那么如何能够最省钱的过户房产继承和赠与的税费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如何能够最省钱的过户房产继承和赠与的税费区别

  目前房屋过户主要有三种方式:继承、赠与、买卖。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及操作流程,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也各不相同。

  房产继承:费用较少风险较高

  继承意味着继承人不需要支付房屋本身的价格而获得房产。另外根据规定子女以继承的方式获得父母的房屋,不需要缴纳契税,只需要支付公证费和工本费。但是由于继承需要遗产人去世之后才能办理产权过户,并且存在遗嘱继承和法律继承两种情况,相对过户手续办理较为复杂。

  赠与过户:出售成本较高

  与遗产继承相比,赠与往往需要多缴纳3%的契税以及赠与双方需各自交纳万分之五的印花说,加起来是3.1%的税。另外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如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赡养人等情况,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而其他情况仍然会收取相关费用。(具体比例各地均有具体规定)

  另外,在赠与房屋进行再次交易时仍会再次收取各类税费。如此加和计算,成本较高。

  买卖过户:交易费用相对较高,风险最低

  父母把房子“卖”给孩子,乍一听似乎“不合情理”,当选择买卖过户的方式其实更为保险。虽然名义是“卖”,但无需房款,所需费用主要为各种税费。在2016新政上路后,在契税部分所需交的费用远低于赠与,并且对于再次出售的影响较小,因此买卖过户成为人们的重要选择。

  根据2016年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房屋买卖过户所需税费如下:

  在个人所得税的部分,本次政策并无调整。仍旧依照原有的形式。一、按销售收入减去成本价的差额20%征收。二、无原值凭证的房屋应缴个税=住房转让收入×1%。对于满五年且是家庭唯一住宅情况的免征收。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各类税费该由哪一方支付也心存疑虑。但对于不同的城市,交易习惯和行为均有所不同,可向当地房产交易管理部门进行咨询。

  其实2016年2月调减契税营业税的目的是为了去库存,但是选择赠与还是买卖,还是凭借双方自愿。因此如果父母或长辈要将房子留给下一代,可以根据具体家庭情况进行利弊分析,选择最适合的。

  二、房产证抵押需要什么条件

  房屋抵押的条件是抵押人对房屋享有所有权;房屋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争议,办理抵押登记后,抵押权就设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五条 【抵押财产的范围】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海域使用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三、房产抵押贷款

  住房抵押贷款,又称按揭,是指银行向贷款者提供大部分购房款项,购房者以稳定的收入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而在未还清本息之前,用其购房契约向银行作抵押,若购房者不能按照期限还本付息,银行可将房屋出售,以抵消欠款。抵押房屋贷款实际上是指用客户已经有的可以上市流通的商品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的品种,有区别于二手楼置业贷款和一手楼贷款,在于客户已经拥有房产的所有权,而不是即将拥有。抵押房屋贷款需要有明确的贷款用途,不能用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用途,比如:炒房,炒股是不允许的,要求抵押房屋贷款的用途专款专用,并接受贷款发放方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发现违规,银行有权追回贷款。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如何能够最省钱的过户房产继承和赠与的税费区别的相关知识,继承又分为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法定房产继承免契税,遗嘱继承要缴纳契税。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