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考试 > 司考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哪一年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哪一年实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18 07:30:14 人浏览

导读:

对于中国公民来说,是需要对我国的法律去进行了解的,在我国土地上,不管是不是我国公民都是需要遵守我国法律的,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哪一年实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中国公民来说,是需要对我国的法律去进行了解的,在我国土地上,不管是不是我国公民都是需要遵守我国法律的,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哪一年实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哪一年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时间是2021年1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条规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内容摘要有哪些

  《民法典》的内容摘要主要有:总则、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继承和侵版权责任权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三、《民法典》规定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因此,房屋租赁合同包括续订房屋租赁合同的最长期限均为。相关知识补充:

  (一)房屋租赁合同期限最长,是指当事人每次签订的租赁合同所约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并非指数次签订租赁合同或者数份租赁合同的总租赁期限不能超过。

  (二)房屋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续订租房屋赁合同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

  (三)房屋租赁期限超过,并非整个租赁合同无效;而是超过部分租赁期限无效,也就是租赁期限按计算。

  租赁合同的其他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第七百零三条 【租赁合同定义】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七百零四条 【租赁合同主要内容】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七百零五条 【租赁最长期限】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第七百零六条 【租赁合同的登记备案手续对合同效力影响】当事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第七百零七条 【租赁合同形式】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第七百零八条 【出租人交付租赁物义务和适租义务】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限内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第七百零九条【承租人按约定使用租赁物的义务】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对租赁物的使用方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

  第七百一十条 【承租人按约定使用租赁物的免责义务】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根据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耗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规定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根据相关租赁期限进行计算,如果该期限超过了二十年,则该租赁合同则会被视为无效。在这之后可以跟另一方续签,延长租赁期限。如果双方当事人未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备案的手续,并不影响到租赁合同的效用。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哪一年实施的相关内容,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