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电子商务法 > 电子支付 > 信用卡 > 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大?

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09 07:43:21 人浏览

导读:

我们可以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但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欠款,就有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那么,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可以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但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欠款,就有可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那么,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大?

  (一)发卡行从消费当天起计收复利、加罚滞纳金

  目前信用卡透支日利率为万分之五(年利率接近18﹪),各家行滞纳金征收比率虽然不同,但比值不低,如果持卡人较长时间逾期不还,日积月累,发卡行计收的复利和加罚的滞纳金只会越来越多,最终可能会将你拖为卡奴。

  (二)会影响个人征信

  2006年起,人行启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并逐步升级完善,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银行都已进行联网查询,如果持卡人或借款人有恶意拖欠钱款、透支不还、还款记录不良等行为将会被记录在数据库中。届时该客户如若想进行贷款买房、购车或办理其他信用卡等事宜将很有可能会被各家银行作为“污点分子”而集体拒绝贷款。

  (三)如果银行多次催收还不还款,还有可能被起诉,甚至会坐牢

  持卡人恶意透支、逾期不还,必然会危害发卡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银行出于保全资产的需要,势必会用尽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劝说甚至压迫持卡人归还透支本金和息费。如果持卡人拒不归还的话,将接到发卡行或其代理机构持续不断的催收电话、短信和信函,还会被催收机构登门拜访,持卡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工作会因其拖欠行为而被打扰,如果拖欠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话,持卡人可能会被告到法庭。

  (四)恶意透支量刑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我国《刑法》规定,持卡人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使用伪造信用卡等的持卡人,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

  二、信用卡逾期记录怎么消除

  (一)作为信用卡持卡人,一旦因为失业、疾病或是其他意外事故导致无力按时还款时,在最后还款期到来之前,持卡人最好跟银行信用卡中心主动打电话联系,陈述自己的经济状况,申明自己并非恶意欠款,并申请延迟还款和利息优惠。

  (二)银行鉴于持卡人的主动表现以及之前的良好信用记录,往往会同意延期还款,并会同持卡人商定双方能接受的还款计划,延迟期限、利息折扣、每月还款额等。这样主动联系银行,并经过银行同意延期还款的情况下,就不会被记不良记录,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后保证要按约定还款。

  (三)如果是平时疏忽大意忘记还款,那发现逾期后,一定要尽快还款,最好是全额还款。然后给银行信用卡中心打电话,申明非恶意欠款,如果以前一直记录良好,且逾期时间短,发现逾期后还款良好,则有可能不被记不良记录。以后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注意银行的账单通知和催收信息,避免逾期。

  (四)信用卡还款信息会被央行征信系统滚动记录24个月,也就是信用卡逾期还款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会在征信系统里保存两年。如果用卡终止,对应的记录也不再滚动,而是长时间保存下来。因此,信用卡发生逾期还款后,最好不要还清欠款后立即注销信用卡,而应该坚持再用卡两年以上,且保持期间的信用良好,这样就能靠滚动记录把不良记录从征信系统里去掉。

  三、征信逾期记录多久消除

  根据最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最新条例将不良信息的保存时限设定为5年,发生逾期后,所有人都要等5年后,不良记录才会被删除。

  假如使用信用卡的时候,没有产生任何不良记录,那么你查看到的个人信用记录只会显示近两年的数据。但是如果有过不良记录,比如逾期,那么这个不良记录会在你的信用信息上面持续显示5年的时间,无论是你销户也好还是后来偿还了欠款也罢,都要等5年后才能消除。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信用卡逾期还款影响大?的相关知识,信用卡逾期带来的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大家在利用信用卡透支消费之后,一定要记得按期还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