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人身权 > 名誉权 > 名誉侵权罪立案标准及赔偿

名誉侵权罪立案标准及赔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20 07:37:41 人浏览

导读:

名誉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项人身权利,当侵犯名誉权到一定程度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名誉侵权罪立案标准及赔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名誉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项人身权利,当侵犯名誉权到一定程度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名誉侵权罪立案标准及赔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如何处罚名誉侵权罪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中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虽然使用的是代号或假名,但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显然不能因其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某人的名誉仅仅指公众对其的社会评价,而不是该人对其内在价值的自我评价。因此,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造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二、名誉权侵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关于侵犯名誉权如何赔偿的问题,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去法院起诉。

  名誉,是指公民和法人在社会上的声誉,即社会对于公民、法人的价值的评价。名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事主体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的尊严,并可能对其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按照民法的有关规定和精神,侵犯名誉权需具备以下4个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以侮辱、诽谤、宣扬他人隐私等方式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

  2、行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

  3、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三、侵犯名誉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是什么

   因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最高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司法解释》对各地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做了指导性和概括性的阐述。

   根据《最高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司法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名誉侵权罪立案标准及赔偿的相关知识,在要对侵权名誉罪立案的时候,你不知道具体的立案条件可以及时提出来,方便自己日后进行维权。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