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要方法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要方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27 08:54:12 人浏览

导读:

在去进行劳动纠纷调解的时候,是需要对相关的争议进行了解的,不同争议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要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去进行劳动纠纷调解的时候,是需要对相关的争议进行了解的,不同争议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要方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要方法

  (一)劳动争议的适用范围

  (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三)劳动仲裁

  1、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2、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1年内提出。

  3、仲裁时效中断与终止:

  3种情形: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4、下列劳动争议,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申请人: 性别: 地址: 职务(岗位):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 性别: 地址: 职务(岗位):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委托代理人:

  事由:因××××(事由)产生争议,申请调解。

  调解请求:

  事实与理由:

  为此,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请依法调解

  (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格式

  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以及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情节和后果。

  劳动纠纷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阐明申请人对纠纷的性质、被申请人的责任以及如何解决纠纷的看法。

  证据。要尽可能列举足以证明纠纷事实的证据名称、件数或证据线索,并写明证据来源。有证人的,应写明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制作的注意事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是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是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争议。

  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工作制度

  (一) 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属于本公司内部机构,组成人员由公司领导、公司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代表出任。

  (二) 出任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或者由公司行政会议推荐、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同意。

  (三) 我公司女职工较多,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中应有一名以上的女职工代表出任。

  (四) 劳动争议调解小组组长由公司党支部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

  (五) 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接受上级工会组织的调解工作指导,接受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六) 劳动争议调解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应严格遵守这一规定,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得延误当事人向上一级组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间。

  (七) 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是:

  1、接受某一方当事人的劳动争议调解申请。

  2、向当事人发出书面受理通知。

  3、进行认真地调查取证,并形成书面取证材料。

  4、提前3天向当事人发出召开调解会议的通知。

  5、调解过程中应有一名工作人员作好详细记录。

  6、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并经当事人签名。

  7、指定调解结果的落实部门或人员。

  8、监督每一起劳动争议调解事件的落实情况,做好善后工作。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要方法的相关内容,凡发生矛盾纠纷的,都是因某些利益冲突而又不能达成共识,各持己见才发生纠纷。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