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 劳动合同订立 > 公司不签合同违法吗?

公司不签合同违法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30 11:11:03 人浏览

  公司不签合同违法。员工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在入职之日起30天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所以,公司未和员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公司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从员工入职满一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接下来就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同来了解公司不签合同违法吗?

  一、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违法吗

  

  1、如果没签订劳动合同,可要求单位给予入职第二个月至第十二个月的双倍工资,并要求给予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工作不满半年支付半个月工资,超过半年或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没购社保可于离职时到劳动局申请仲裁让单位给予补缴。

  对于这样的情况,建议你写辞职通知书如下:

  兹有XX部门XXX,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自XX年XX月至XX年XX月,因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比如:不签劳动合同、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劳动时间、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收取押金、不按时为劳动者建立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等都是合法的辞职理由。列举任意一条或两条都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有关规定,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请用人单位依据劳动部颁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及时办理离职手续,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如果单位不予支付,本人将保留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利。

  特此通知

  XXX

  年月日

  另外,切记通知要让单位签收,最好以挂号信或快递方式发出,以保留辞职提交日期证据。

  二、公司不签合同怎么赔偿

  

  公司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用工单位会承担什么样的赔偿责任

  1、会承担员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且不承担任何违约或者赔偿责任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提前解除,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或者赔偿责任。

  2、会承担商业秘密得不到保护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如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范围和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就很难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若员工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违反竞业限制的规定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无需承担违约责任,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3、会承担成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就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三、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投诉公司不交社保可以去当地社保局或劳动监察大队。单位没有缴纳社保费用,那么员工需要有和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才可以,如劳动合同,工作证,单位发放工资的银行流水等。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公司不签合同违法吗?的全部内容。员工入职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行为,需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是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