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民法典 > 物权 >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 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04 10:51:11 人浏览

导读:

合同的签订形式有很多种,签订合同的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订立的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有一种合同叫善意取得合同,它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立的。那么,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善意取得的含义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一、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善意取得的合同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具有效力的,但是如果在其中存在某些不合法的情况下取得的即使善意也是无效的,还会遭受法律的制裁。

根据《民法典》第144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第21条之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也就是说,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交易活动时,需由他的法定代表人代理民事活动;换句话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单独处分财产的权利,若是实施民事行为后其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则合同将因为欠缺生效要件而认定无效。但若是合同认定无效,则受让人的交易安全无疑受到威胁。

二、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当转让人无权处分该物时,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会受到侵害,才会存在牺牲原物权人的利益而保护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适用善意取得的必要。并且,受让人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第三人的行为是有效的,一个被撤销或无效的行为就不存在对其利益的保护问题。

2、在客体方面,从《民法典》第311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规定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

3、就主观方面来说,受让人应当的善意的。所谓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为人在为某种民事行为时不知存在某种足以影响该行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种心理状态。对于认定这种心理状态,我认为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受让人是否有知情的义务,通过他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转让人的了解程度,受让人是否能够判断他的取得是善意的;其次,受让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对价,如果受让人明知其取得该物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差极大,则可以认定为其行为出于非善意;最后,应当考虑交易的场所是否符合常理。

三、善意取得的含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指动产占有人向第三人移转动产所有权或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善意取得签订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存在某些不合法的行为,那就是无效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