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遗赠有几种表达方式
导读:
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将自己的遗产留给直系亲属,但遗赠是其中的例外情况。遗赠是遗赠人生前的单方法律行为,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予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若受遗赠人接受,他该如何以及向谁表达自己接受遗赠的情况,那么接受遗赠有几种表达方式,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接受遗赠的表示有:
1、向部分继承人作出接受遗赠的口头表示;
2、出示接受遗赠确认书等书面文件;
3、通过公证的方式表示;
4、实际占有房屋即可视为接受遗赠;
5、向法院提起诉讼。
1、《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三十三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遗产管理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表示。
3、受遗赠必须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受遗赠人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
六十日的期限是从受遗赠人“知道”自己受遗赠开始计算。即不知遗嘱存在的,则不受时间限制。
遗赠作为民事法律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行为一般要件,还要符合继承法的特别规定。一个有效的遗嘱须具备以下条件:
1、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须有完全行为能力。
2、遗嘱须意思表示真实、自愿、合法,遗嘱人须对财产享有处分权,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3、受遗赠人须在遗嘱生效时存在、未亡。
欲使遗赠发生预期法律效果,须由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否则视为放弃。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接受遗赠有几种表达方式的相关内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接受遗赠的五种表达方式分别为:向部分继承人作出接受遗赠的口头表示;出示接受遗赠确认书等书面文件;通过公证的方式表示;实际占有房屋即可视为接受遗赠;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法律快车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继承问题几乎是每个朋友都曾遇到过,除了法定继承或是遗嘱继承外,还有继承方式叫遗赠,多发生为被继承人将自己的财产留给不具有继承资格的人。那么接受遗赠需要哪些材料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遗赠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可以不必征求受遗赠人的同意。那么接受遗赠有什么法律依据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
刘女士问:我的一个朋友生前立有遗赠遗嘱,将其一套房产遗赠给我。现朋友辞世,我考虑其没有子女,所以在是否接受其遗赠上犹豫不决,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应在多长时间内
相关栏目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