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资信调查 > 企业信用风险 > 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如何防范

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如何防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03 06:40:01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随着全球范围内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发展机遇与经营风险同比增长。这一切都使得企业信用风险日益严重:客户不履行合同;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大量的呆...

  核心内容:随着全球范围内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发展机遇与经营风险同比增长。这一切都使得企业信用风险日益严重:客户不履行合同;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大量的呆账、坏账损失;贸易和金融欺诈等种种现象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国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信用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详细为您介绍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如何防范。

  一、企业信用风险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中国,自90年代出现大量的赊销开始,至今已有10年有余,却仍未能形成真正的商业信用环境,相反,现实情况是人们正直面信用危机。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法制司司长青锋指出,目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竟有50%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这一可怕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市场交易中的信用已到了严峻程度。除了恶意欺诈外,企业随意不履行合同、骗货、逃债行为以及三角债问题亦是屡见不鲜。在现代金融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企业由于害怕对方的欺诈和违约,竟从现代交易向“以货易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古老的交易方式倒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企业信用今天这种局面呢?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的企业信用问题是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恶果。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是用政府信用作支撑,企业倒了,还可以找政府。但转到市场经济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无法像以前一样依靠政府信用做后盾。于是,其间产生缺位,使企业间无从评估对方信用等级,寻找不到信用保障,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

  从市场环境看,虽然一般情况下,企业喜欢用现金销售而非信用销售,但在竞争压力逐渐加剧的今天,进行信用销售,为客户暂时提供所需购买商品的资金(资金垫支)——也就是进行应收账款投资,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扩大销售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有利武器。这就必然会相应地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给企业销售收入的收回带来不确定性,威胁企业的收益。

  具体来说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低,商业信用不发达,全民信用意识不强。特别是赊销企业风险意识较弱,加之风险防范能力低,使许多本来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回的应收账款,变成一笔笔资金损失。

  (2)企业内部管理上,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信用风险管理权责不清。一方面,没有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没有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管理缺乏根基。另一方面,未设立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部门,缺乏规避风险的自动预警及财产保全机制。现有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脱节,相互推诿,造成信用资产管理不实、不清,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企业人员素质上,业务员素质不高,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知识。例如:有些业务员急功近利,为获取销售提成,盲目赊销,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上当受骗。又有些业务员操作不规范,或者对客户的种种托词缺乏警觉,增加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有极个别业务员与诈骗分子内外勾结,合谋诈骗。

  (4)许多企业对客户付款期限缺少控制,导致客户任意拖延。目前我国的货款回收期普遍超过90天,而国际上一般在45天左右。

  (5)信用保险推行和运用不力,企业收款安全缺乏保障。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量中有12%是由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而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承保出口率仅达0。54%。

  当然,造成企业信用风险现状的还有许多外部原因。如我国会计制度还存在漏洞,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审计工作进行有困难,使信息的真实性无从判断;资信调查机构渠道闭塞,未成气候,金融机构信息不畅等等,都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page]

  二、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防范信用风险,应在充分发挥企业销售信用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企业应建立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的信用评估机制、债权保障机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形成一整套的信用管理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强化客户管理。

  “客户即市场,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必须从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开始,包括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确保销售过程规范操作,做到有法可依。

  谈判时注意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在谈判过程中从最初与客户协商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应将各个方面都明确规定好。避免由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的拖欠。签约时注意寻求债权保障。

  此外,为确保收回货款,要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等。充分利用信用保险、国际保理服务及其他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债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部分:

  1、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管理属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销售部门以放账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账龄分析”法是企业可选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监控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加以分类,统计各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收账款情况,从而监督每个客户的应收账款支付进度,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不同对策。

  应用账龄分析技术,推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即从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便与客户建立定期联系,监督其支付情况,直到账款被全部收回。

  2、应收账款的到期催收管理属于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其核心内容是核实应收账款基础数据(包括时间、是否逾期、业务概况、历史原因、责任人、金额、已采取的措施等),建立催收基本资料,制定应收账款重点追讨对象,定期公布“黑名单”,以应收账款工作例会为机制,对快到期应收账款、拖欠款和诉讼状况(特别是重点金额款项)定期进行披露,从而进行监控。

  每月结账后,财务部门应将应收账款对账单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发给业务部门核对,将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列入黄灯区,要求业务员积极催收;将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列入红灯区,要求业务员限期催收,并由信用管理部门跟踪落实。

[page]

  3、应收账款的考核管理是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

  应改变过去以单纯的利润指标作为业务员业绩考核指标的管理办法,而代之以业务奖核算、应收账款专项奖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的考核。业务奖核算的关键是要核算到人,对每一笔业务的资金占用、耗费情况反映清楚,并以收付实现制代替权责发生制,把账面利润还原为现收的利润。应收账款专项奖的考核主要是为了加快应收账款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使用新的金融工具如票据贴现、保理等业务的单位进行一定奖励。

  对逾期应收账款催收考核的关键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准确归责,落实清欠责任,进行绩效兑现。对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报损处理;对收回“难以收回”应收账款的应该重奖,力争减少损失;对能够明晰责任的,都应纳入催收考核范畴;对难以自行催收的,要及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三、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使企业的信用管理有法可依。

  信用进步的突出标志是法治化,法治是信用的制度化和普遍化的社会形式。要建立健全诚信的法制基础。一方面,要在立法上对诚信原则给予明确规定,避免个别不法企业钻法律的漏洞。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进行保证,对不守信的企业进行依法起诉,通过严惩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建立一个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环境。此外,要设立不守信用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加强新闻媒体的监督,公开曝光不守信用的企业,使企业不敢失信。

  其次,要建立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发展信用咨询机构,实现征信数据的开放和征信信息的商业化,使企业的信用管理有所依托。

  最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使其在建设我国信用管理体系这项重大社会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并规范信用服务。

  除企业自身外,企业仍需要许多其他渠道了解信用信息,政府的介入有利于保证信息起码的客观性。我国政府目前在中关村建立企业信用试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它表明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的解决虽困难重重,但决不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只要企业自身能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大力度,认真管理;有关各方积极协调配合;全社会努力增强诚信意识,法制观念,相信企业信用风险必将不再困扰社会经济发展,一个诚信、法制的社会指日可待。

  相关内容推荐:产生信用风险有哪些原因

  核心内容:企业间信用关系薄弱,企业内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功能,因此会产生信用风险。那么,产生信用风险有哪些原因?缺乏信用理念,缺乏客户信用管理,内部缺乏信心交流,社会信用滑坡等等……详细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