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专利法 > 专利权 > 专利权无效 > 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

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08 14:12:31 人浏览

导读:

专利权的申请相对比较复杂,申请时间和手续也比较多,大家可能以为申请下来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即使专利权被授予了,也有可能会宣告无效,这样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权益损害。那么,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后果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利权的申请相对比较复杂,申请时间和手续也比较多,大家可能以为申请下来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即使专利权被授予了,也有可能会宣告无效,这样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权益损害。那么,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后果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

  所谓专利权无效,是在专利权授予之后,被发现其具有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并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确认并宣告其无效的情形,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即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不符合专利授予条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2、专利申请中的不合法情形: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超出规定的范围;专利权的主题不符合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定义;同时申请的协商授权原则;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不清楚、不简明或者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包括: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情形;科学发现等法律规定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

  4、重复授权的情形: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即一个发明创造只向一个人(最先申请的人)授予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出现上述情形不能取得专利权,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可以宣告其无效。

  二、无效宣告请求不予受理的情形

  专利法的无效宣告,应由申请人提出书面请求,请求书中应写明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请求书应结合相应的证据具体说明宣告无效的理由,申请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书不符合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对申请人的下列无效宣告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1、无效宣告请求书中列举的专利无效宣告的理由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

  2、专利申请复审委员会已受理了申请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书,第三人又以同一专利申请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书,不予受理,即重复的请求书,在后申请的不予受理。

  3、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为理由提出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的,应当提供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没有提供的,请求无效宣告的请求不予受理。

  申请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不能补正,期限届满,专利复审委员会可视为该无效宣告请求没有提出。

  三、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后果是什么

  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视为自始不存在。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专利权无效以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经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裁定,已经履行或强制执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和专利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专利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如果按照上述规定,专利权人或专利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人或专利权受让人返还专利使用费或专利权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专利权人或专利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人或专利权受让人返还全部或部分专利使用费或专利权转让费。

  在申请专利权之后,需要经过专利主管部门的审查,若是具有《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4条中的情形,那么申请的专利就会被宣告无效,自然申请人也就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成为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权人了。而宣告专利无效之后也会有一些后果,比如此时因为恶意给他人造成了损失的,就应当作出相应的赔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导致专利权无效的情形”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专利权是一个重要的无形资产,但是也要注意专利权的被授予也是可以宣告无效的,大家要了解为什么会无效,要避免无效的情形。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