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商业招商 > 融资 > 企业融资 >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哪些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8 08:27:09 人浏览

导读:

公司要上市的话,那么资金规模必定是庞大的,但是很多时候,公司自己并没有那么的资金,那就会出现融资现象,上市公司的融资主要有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融资通过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来实现。今天法律快车小编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下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哪些。

  公司要上市的话,那么资金规模必定是庞大的,但是很多时候,公司自己并没有那么的资金,那就会出现融资现象,上市公司的融资主要有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融资通过增发、配股、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来实现。今天法律快车小编就带您一起来了解下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哪些

  一、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哪些

  (一) 控股股东吞噬风险

  由于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风险--控股股东吞噬风险。在对1073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有332家上市公司的关联企业,特别是大股东存在侵害上市公司权益的现象,比例高达30.94%。控股股东吞噬风险是指上市公司中占控股地位的股东利用自己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控制权对上市公司的权益进行侵犯与吞噬。

  具体的利益侵犯与吞噬方式有如下几种:

  1、 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与上市公司设立全股企业,母公司高估入股资产从而多占股份或以此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2、上市公司以高价从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购买产品、劳务或承租资产,购买资产、回购股权及收购企业,有的甚至高价收购控股母公司的无形资产;

  3、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作贷款担保,但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不还贷从而将责任转嫁至上市公司;

  4、控股母公司或其下属企业从上市公司以低息拆借资金,但根本是借而不还,最后以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等方法抵消债务。

  (二)恶意并购风险

  恶意购并是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对其收购意图尚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 况下,对目标公司实行的强制收购行为。从企业本身而言,传统的“企业合并”被视为企业借外成长的一种手段。其方式或由数家小型企业合并以增加竞争力,或由一家企业兼并与其生产相关的企业,以加强其经营的多元化,因其目的在于谋求企业成长,故在合并手段及合并后对被收购企业的处置下均较为缓和。 但恶意购并却非如此,其目的不在于本企业的成长,而在于攫取个人财富。收购方往往选择具有发展潜力,或拥有丰富资产,而股票价格被市场低估者为其收购目标。收购公司目的不在于经营目标公司,而在于掌握其控制权后将之分割并转手出售;或将目标公司股票价格抬高,再售出其所持股票以获暴利。在这种“野兽精神”支配下,收购公司往往采取激烈的方式,向企业发起突然袭击,令之措手不及,成为被吞噬的牺牲品。

  二、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1、国企业融资方式变迁

  随着收入分配结构和投融资体制的变迁,我国经济呈现出从财政支持型经济经由社会借贷型经济向社会资本支持型经济转变的特点,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其变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以前的财政融资为主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指1984年以后进入的多元化融资阶段.第二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子阶段,一个是从1984年到1989年,即以银行融资为主的转轨时期;一个是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处于萌芽阶段的多元化融资的探索阶段。

  2、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单一

  如上所述,我国企业融资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财政融资,缺乏资本意识、也没有自主融资环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国家逐渐放宽金融政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股票等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资本市场门槛高等特点,一般大型企业才能在证券市场融到资金,而大多数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较为单一,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证券市场融资。企业债券的发行还远未完全放开,占企业数量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加上创业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以及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的缺乏,使得我国企业融资难度增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大多数企业依赖银行贷款,较少采用其他融资方式,这就给企业自身的经营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银行贷款存在以下缺点:

  (1)功能约束性大

  一般来说,除非出自或贷款方对企业融资有用途限制,企业所融通的资金是应该灵活运用于所必要的方面或用途。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及时归还,对贷款用途有明确规定,使企业难以根据变化情况灵活调用资金,而被动地受制于银行的贷款用途限制。

  (2)融资结构弹性小

  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资金应能够自由地流入流出企业, 资金应能够灵活地在各类资金间流入流出,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灵活调整融资提供前提。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健全,企业某种融资出现多余时难以立即退出清偿,企业某种融资需要增加时,难以立即筹措,企业某种融资需要由其他融资替代时,难以立即转换。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

  我国企业长期缺少规范的市场竞争,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企业产权不清析,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在我国,企业治理结构往往不明确。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股份和其他性质的股份划分不明确,利益主体不明确。在大多数民营企业中,企业所有者往往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缺乏法人意识,认为企业利益即为自己的利益,因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缺乏独立性。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 有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 分工不明确。二是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3、缺少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4、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缺少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也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企业管理者即使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四)我国金融产业发展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社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稳步提高。但是也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金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严重失衡。当前在我国现有的金融行业结构当中,银行业所占的比例严重过高,但是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等这些非银行业所占的比例却严重偏低。二是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不合理。

  2、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

  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数量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结构失调的问题却十分突出:金融市场的种类结构失衡;金融工具结构不合理;市场参与者结构失衡。

  3、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过高。资产结构是信用形式结构的反映,它表明我国目前仍然是银行信用占绝大比重,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基础信用形式不发达,导致信用基础比较单薄,银行信用也因缺乏雄厚的信用根基而隐含了诸多风险。

  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都偏向于用股权融资,但是当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意见相左时和大股东的利益与向股东的利益相悖时,这种融资的风险往往十分巨大。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上市公司融资风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它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将竭诚解决您的问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