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文书 > 担保 > 担保合同 > 离婚债务如何分割

离婚债务如何分割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5 02:43:09 人浏览

导读:

离婚好像对少数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在离婚之后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分配问题,就成了很多矛盾纠纷的导火索。对于离婚后夫妻离婚房产的分割是财产问题的主要纠纷之一。那么,离婚债务如何分割呢?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与它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离婚好像对少数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在离婚之后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分配问题,就成了很多矛盾纠纷的导火索。对于离婚后夫妻离婚房产的分割是财产问题的主要纠纷之一。那么,离婚债务如何分割呢?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与它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离婚债务如何分割

  (一)对外共同债务纠纷法律文书生效前,夫妻双方已离婚的

  (1)无论登记机关的离婚协议,还是通过诉讼程序得来的离婚的生效法律文书,有关财产的处置,都是就双方内部的财产分割的协议,只对夫妻双方有约束力,均不能以此逃避对共同债务的清偿。

  (2)夫妻双方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因此应将离婚的双方列为共同被告,共同承担对外共同债务的清偿,并承担连带责任,不必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生效的离婚法律文书。

  (二)对外共同债务纠纷法律文书生效后,共同债务清偿前夫妻双方离婚的

  (1)假如双方对债务和财产均作了相应处理,且负担此债务的一方有财产足以偿还债务,则可按照双方约定,由负担此债务的一方负责清偿。

  (2)假如双方为了逃避债务(前提是共同债务),财产分给了一方,而把债务分给了另一方,负担此债务的一方没有能力偿还或不能全部偿还,生效法律文书中又只列了无偿还能力一方为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执行过程中直接追加另一方为被执行人,令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因为离婚分割财产,只是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不能以此使其共同生活期间的债权人的债权丧失清偿。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第一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释》第三条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二、离婚债务问题怎么解决

  从夫妻一方来考虑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但是在非债务的夫妻一方在对外承担了配偶的债务后,如果属于以下情况的,可以在已经离婚后要求配偶归还,即夫妻双方内部如何进行债务分担。

  1、夫妻双方可以在离婚协议,或者在夫妻财产协议中约定由各方承担各自的债务。

  对于这种约定只对夫妻双方有效,对于第三人,除非是知道对方知道夫妻双方该协议的约定,否则,是不能对抗第三人的。

  2、夫妻一方独自承担偿还责任

  根据《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以下情况下引起的债务由夫妻中的债务人独自承担:

  (1)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济活动,而其收入也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2)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3)一方都由其个人使用的不合理开支所负的债务,比如一方的吸毒、嫖娼、赌博、赠与、请客因此引起的债务。

  (4)未经夫妻协商一致,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赡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债务最新司法解释

  第一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婚内财产分割不要做一些强占对方财产的事情,这样做不仅是反应自己人格不行的问题,还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我相信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离婚债务如何分割。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