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务 > 债务重组 >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是怎样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5-15 08:38:12 人浏览

导读: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是怎样在对国有企业债务进行重组的时候,是需要根据对应的公司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的,这样才能够确保债务...

  在对国有企业债务进行重组的时候,是需要根据对应的公司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的,这样才能够确保债务重组的方式是具有效力的。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是怎样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的吧!

  一、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是怎样

  1、债务转移

  所谓债务转移是指负债企业将其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给第三方承担的行为。负债企业的债务转移,对于债权人来讲,就是一种债权转让

  上述第三方一般是负债企业的关联企业或者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其他企业。该第三方愿意出资购买债权,并由其承接对负债企业的债权。作为购买债权的对价,第三方可以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其他财产权利向债权人进行支付。

  2、债务抵销

  所谓债务抵销是指当事人就相互之间的债务,按对等数额使其相互消灭的行为。如果双方的债务数额不相等,对尚未抵销的剩余债务,债务人仍有清偿的义务。

  3、债务豁免

  债务豁免又称债务免除。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而免除债务人偿还义务的行为。在债务重组实践中,资金雄厚的关联企业或债务重组行动发起方通常会采取先购买债权人对负债企业的债权然后予以豁免的操作方法。

  4、债务混同

  债务混同是指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5、削债

  或称“债权打折”。所谓削债是指由债权人减让部分债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企业的负担。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一般在企业资不抵债时较常采用。

  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破产,债权人只能收回部分权,甚至完全收不回任何债权。因此,通过适当的债权减让,有利于避免债权人遭受更大的损失。这种重组方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如果负债企业无法以货币资金支付有关债务,可以与债权人协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实践中,处于债务困境的企业往往存在非运营资产,如果能将这部分资产剥离出来,并用于抵偿债务,则可以在实现财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做出经营结构的调整。

  7、债务转为资本

  债务转为资本也称债务资本化,通常称为“债转股”。

  债务资本化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行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债转股仅限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为数不多的大型国有企业之间发生的债权转股权,即通常所谓的政策性债转股。

  8、融资减债

  融资减债是指通过增资扩股、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还债。首先,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新股东包括风险投资商和跨国投资银行加入、扩大股本的方式融资还债。加入WTO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国内企业很容易通过吸收外资参股的方式,获得长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其次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大量资本金,从而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再次,负债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境内债券或境外国际债券融资还债。目前境内债券的发行规模受到严格控制;而且所发行的债券,必须进入公开市场,不允许柜台交易的存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发行债券将初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筹集中长期发展资金的重要方式。

  9、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企业间的债务一般都是根据合同产生的,而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当一方因故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偿还债务的条款时,可与对方协商变更合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主要包括:减免原债务的部分利息、修改利率、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

  二、法律规定

  1、依据《破产法》规定,公司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破产;公司资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公司可以向法院或申请破产。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公司1/4以上的股东有权向法院申请重整;

  2、公司申请破产的,站全部债权2/3以上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整。 所谓重整,是指饶让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回复经营,逐步还债制度。重整计划由债务人制定,经人民法院审查通过,交债权人大会表决。重整期限为一年;一年接满恢复经营的裁定撤销破产申请;届满后仍无力清偿债务的,裁定宣告破产,进入破产清债程序。

  看到这里,法律快车小编相信你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了,所以在处理债务重组的事务时,就是需要根据对应的法律规定来才行的。好了以上就是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是怎样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