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诉讼 > 债务纠纷诉讼时效 > 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

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2-17 15:54:03 人浏览

导读:

对于债务纠纷来说,如果出现债务纠纷的,需要对债务纠纷进行一个起诉,对于债务纠纷的起诉来说,债务纠纷的起诉是需要一定的起诉费用的,那么债务纠纷的起诉费用是多少呢?应该怎么样缴纳债务纠纷起诉费用呢?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的详细知识,希望帮助到大家。

  对于债务纠纷来说,如果出现债务纠纷的,需要对债务纠纷进行一个起诉,对于债务纠纷的起诉来说,债务纠纷的起诉是需要一定的起诉费用的,那么债务纠纷的起诉费用是多少呢?应该怎么样缴纳债务纠纷起诉费用呢?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的详细知识,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

  案件受理费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依法应向人民法院交纳的一定费用。因案件情况不同,案件受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也有所不同,债务纠纷纠纷费用一般按照下面的标准执行。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

  财产案件受理费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上述规定对诉讼标的额分段计算,之后相加,所得总数即为应收额。

  二、债务纠纷异地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一)立案受理。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即受理,并办理相关立案手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向原告送达不予受理裁定书。

  (二)庭前准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被告应诉后,向原告送达开庭传票。法院在依法传唤双方当事人的同时,应做好开庭的各种准备,如通知必须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调查必要的证据,向当事人告知合议庭的成员,主持庭前交换证据等。

  对当事人而言,首先,当您或您单位被起诉后,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您或您单位应当依法应诉,并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及副本,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间内提交相关证据。其次,应做好出庭参加诉讼的各种准备,依照人民法院的传唤,按时参加庭审。

  (三)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首先由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由法官查明当事人到庭情况并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开庭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或判决。法庭调查主要是在法官的主导下,查明案件的事实,当事人在此阶段应当充分的举证、质证。

  法庭调查结束后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归纳本案的焦点,审理即转入辩论阶段。当事人在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法庭辩论结束后,在法官主持下调解,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一般由法官当庭作出判决。如果案件复杂不适宜当庭宣判的,则定期宣告判决。

  三、如何收集债务纠纷的证据

  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都需要有相关的证据进行支撑,缺少证据支持的事实,一般很难得到法院的承认。

  证据包括的范围很广,一般认为,凡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相关客观材料都可以算作是证据,如书证、物证、影视证据、电子证据、证人证言等。民事交易过程中,一般最好取得书面的证据,如合同书、欠条、借据等等。除此之外,电子邮件、电话录音、缴款凭证、转账凭证、手机短信,甚至于他人的口头证言等,也均可以作为诉讼中的证据。

  社会公众在与人交往,特别是发生经济往来时应当要保存适当的证据。如果能够签订正式的书面文书,那是最好;如果不能签订书面文书,那也要尽量保留一些可能的证据。实践中,有些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要别人打欠条,对于转账凭证等材料又保管不善,随意丢弃。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证。对于日常的民间借款,最好有书面欠条,如果不方便的,可以银行转账,保留转账凭证,以备将来之需。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债务纠纷起诉费用是多少的相关知识,债务纠纷如果要起诉的话,需要按照起诉的流程去起诉。大家还有相关的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相关栏目的专业律师,他们会为大家做出专业的解答来供大家参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