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诉讼 > 债务纠纷诉讼程序 > 土地使用权诉讼保全的期限

土地使用权诉讼保全的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4 00:37:17 人浏览

导读:

债权债务诉讼时我们常见的诉讼类型,如果在债权债务诉讼期间,原告为防止被告转移财产使得法院判决无法执行的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那么土地使用权诉讼保全的期限是怎样的呢?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债权债务诉讼时我们常见的诉讼类型,如果在债权债务诉讼期间,原告为防止被告转移财产使得法院判决无法执行的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那么土地使用权诉讼保全的期限是怎样的呢?阅读完以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的。

  一、土地使用权诉讼保全的期限

  土地属于个人财产的其中之一,可以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据财产保全裁定采取相应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可供保全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整体价值明显高于保全裁定载明金额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不动产的相应价值部分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但该不动产在使用上不可分或者分割会严重减损其价值的除外。

  人民法院对土地使用权、房屋的查封期限不得超过2年。

  期限届满可以续封一次,续封时应当重新制作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续封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

  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再续封的,应当经过所属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且每次再续封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查封期限届满,人民法院未办理继续查封手续的,查封的效力消灭。

  二、财产保全的措施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财产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一)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清点后,加贴封条、就地封存,以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物移置到一定的场所予以扣留,防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处分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负责保管被扣押物,但是不得使用。

  (二)冻结,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关金融单位,不准被申请人提取或者转移其存款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款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动用。财产已经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三)法律准许的其他方法包括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等方式。责令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是指人民法院责令保证人出具书面保证书或者责令被申请人提供银行担保、实物担保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例如,被申请人欠申请人500万元贷款,用具有相当价值的楼房担保,保证能够偿还申请人5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解除冻结被申请人银行存款的保全措施,以便于被申请人能够正常经营。此外,扣留、提取被申请人的劳动收入、禁止被申请人作为等等,也属于财产保全的方式。

  三、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的案件

  (一)合同纠纷中的保全担保

  1、买卖、租赁、仓储、委托、行纪、居间等合同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2、房产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3、建筑工程纠纷案件中的财产保全担保;

  4、经济合同履约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5、证券、基金、股权转让纠纷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二)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保全担保

  1、离婚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2、遗产继承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3、分割家庭共有财产的保全担保。

  (三)侵权案件中的保全担保

  1、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财产保全担保;

  2、交通肇事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3、侵犯财产权益案件中的财产保全担保;

  4、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的财产保全担保;

  5、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的财产保全担保;

  (四)先行停止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保全担保

  1、先行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2、先行停止侵犯专利权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3、先行停止侵犯著作权案件的财产保全担保。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土地使用权诉讼保全的期限的相关内容。综上,对土地使用权的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但是在进行保全的时候也要避免是被保全人遭到损失。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快车律师,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