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动态 > 内魔外患癌症凶猛癌症成了谁的“摇钱树”?

内魔外患癌症凶猛癌症成了谁的“摇钱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0 12:55:04 人浏览

导读:

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16日讯:天津市1978年起建立了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系统。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递增1.99%,20年累计上升45.35%;市区患病人数从1981年的2.5万人,上升到2000年的4.8万人。根据市肿瘤医院的统计,目前本市每年新发

  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16日讯:天津市1978年起建立了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系统。

  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递增1.99%,20年累计上升45.35%;市区患病人数从1981年的2.5万人,上升到2000年的4.8万人。

  根据市肿瘤医院的统计,目前本市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为1.4万,死亡人数为1.2万,在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中20至60岁者占到了其中的40%。

  20年间,本市发病率排在前几位的恶性肿瘤,男性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等,女性是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肺癌发病率每年上升4.13%,乳腺癌发病率每年上升3.95%。

  癌症成了“吓”死人的病?

  要战胜癌魔不仅要靠医疗技术,还要依靠我们坚强的心理素质。看着那些精神奕奕的抗癌明星,我们必须要承认,人们的心理素质对疾病防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整天疑神疑鬼,未曾抵抗就先行崩溃,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证明,病人的心理素质对疾病防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克服不良心理,构筑起抗癌的心理防线,这对强化自身免疫力,阻止和延缓病程的进展至关重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肿瘤中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有三分之一是可以被早期发现从而治愈的,还有三分之一可以通过合理治疗,解除痛苦,延长生命。

  “搞错了吧,这怎么可能呢?”这是很多患者知道自己得癌症之后的第一反应,他们会烦躁不安,要求家属带着去大医院重复检查。被证实后,他们的心理压力稍微减轻,逐渐接受事实,然后就进入愤怒发泄期,有一种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和不平向周围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争吵,同时又害怕被周围人遗弃。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正常生活的能力。事实上,在这个时期,他们特别需要医务人员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一旦发现患了恶性肿瘤,自己立即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整天疑神疑鬼,把身体出现的任何细微的“不适”情况都和癌症联系起来,自己把自己诊断为恶性肿瘤,要不就是惶惶不可终日,要不就是整天往医院跑,医生再怎么说自己没事儿也不行,不住院、不手术、不化疗就过不下去了。这样的人不仅可怜,而且可悲,自己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自己给自己找病呢!

  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严重的精神创伤,长期的情绪压抑,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以及依赖性强、忧虑时易产生绝望感和无助感的人最易引发癌症。其原因是,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一旦受到“癌症性格”的干扰,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并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易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

  孙保存教授指出,癌症的预防最终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而预防癌症除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外,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十分重要。因此,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对突如其来和难以抗拒的不良精神刺激,要冷静对待,善于解脱,节制过分思虑,学会适度宣泄和自我安慰,尽快从不良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增强抵御癌症侵袭的能力。  

  其实癌症产生与人们的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良好的心理因素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治疗,而孤寂、愤怒、悲哀、绝望等负性心理却能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医学调查显示,66.9%的癌症患者病前产生过负性情绪,许多人病前经历了如亲人故去、失恋、离婚、失业、降职或天灾人祸等生活重大事件,这些生活重大事件再加上负性情绪就容易形成“癌症性格”。

  从1995年起,每年的4月15日-21日都是我国的肿瘤防治宣传周。不管是否愿意提及,这个时候,我们都必须面对——癌症,这一令人不寒而栗的话题。

  癌症成了谁的“摇钱树”?

  从世界范围看,晚期癌症仍被视为不治之症,求生的欲望往往使其不惜一切代价治疗,哪怕是倾家荡产。由于患者存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社会上也就出现了“百家治癌”的混乱局面,不少医院把癌症患者当成了“摇钱树”。只要癌症患者上门,有治疗价值的要治,没有治疗价值的也要治。即便因不能治疗致患者死亡,也无需承担责任,因为癌症本身就是“绝症”。这种不考虑适应症,不规范的治疗无论对患者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孙保存表示,除去过度手术、过度化疗、过度放疗之外,即便是医疗机构中最先进的生物靶向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医院没有准确地检测出治疗靶点,却让病人服用几十万元一个疗程的药物。靶都没有找到,箭就射出去了,病人的大量金钱当然会白白扔掉。他们是倾家荡产也要吃这个药呀!”

  目前,癌症患者的过度治疗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发达国家所有癌症的治愈率为45%-50%,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能被治愈;而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癌症平均治愈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80%的患者是不能被治愈的,而且晚期癌症不能被治愈是当今世界肿瘤专业人士之共识。肿瘤不是局部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伴随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但仍然有部分医生和患者倾向于即使毫无治愈希望,也要勉强进行手术或者是放疗和化疗,即使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还是寄希望于身体康复,其结果造成病人难以从术后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以及由此带来肝肾功能损害,腹水、黄疸、骨髓严重抑制,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过早死亡。结果,不仅患者痛苦不堪,而且家庭破费钱财,可谓劳而无功。

  癌症患者都是不幸的,即便是他们因此而精神低落,也应该获得人们的理解。需要受到抨击的是那些把癌症患者当成了“摇钱树”的医院、医生。这种不考虑适应症,不规范的治疗无论对患者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因此,现在专家已经表示,对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必须把握两个原则:在保留病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缓晚期肿瘤生长;避免因治疗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首个癌症疫苗即将推广

  接种HPV 妇女有望告别宫颈癌[page]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孙保存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防治的研究。他对记者表示,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是经典的,也是很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但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大,对于某些不敏感的恶性肿瘤及消除微小残存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也不够满意。因此,医学专家们一直在探寻生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希望找到一种能够预防和治疗癌症的疫苗。

  如今,生物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模式,其中肿瘤疫苗成为生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敏感”的肿瘤已取得非常明显的疗效。目前,肿瘤疫苗主要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类,宫颈癌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90%以上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有关。“对于疾病既然明确了病因,那离消灭它就不远了”。

  孙教授表示,如果能研制HPV疫苗,并广泛接种,那么宫颈癌就像曾经的天花一样,总有一天会绝迹。如果一个女性在她没有感染HPV前接种了HPV疫苗,她就不会感染HPV,她一生患宫颈癌的几率很小。目前,国外已经有这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所以全世界现在都在推广应用宫颈癌疫苗,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在计划推广,估计再有1-2年的时间,这种疫苗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孙保存说,之所以能研制出宫颈癌的预防性疫苗,主要还是因为这种癌症已经明确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就像肝癌一样,目前已经确定乙肝是引发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我们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就能够很大程度地预防肝癌。不过,乙肝疫苗和宫颈癌疫苗不同,它只是间接起到预防肝癌的作用,宫颈癌疫苗是目前第一个直接针对癌症而设计的疫苗。除宫颈癌以外,现在已知的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还有鼻咽癌和淋巴瘤,主要由EB病毒所引起,世界上也正在研究相应的预防性疫苗,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用疫苗激发患者自身免疫力

  以毒攻毒 个体化疫苗来自“癌”

  孙保存说道,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除了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恶性肿瘤外,其他恶性肿瘤还找不到相应的特异性抗原。所以肿瘤疫苗现在主要指的是治疗性的疫苗。简单地说,这种疫苗是用肿瘤组织中的特殊物质来激发患者体内的免疫功能,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杀伤肿瘤细胞。市肿瘤医院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的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特异性肽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研究证实,特异性肽疫苗、核酸疫苗可以有效消灭肿瘤患者手术后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预防术后复发。

  恶性肿瘤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个体性,每一个病人所患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基因、蛋白表达都不一样。治疗性肿瘤疫苗就是提取病人本身的肿瘤组织来制成的,让肿瘤细胞在体外和自身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增强淋巴细胞识别能力和杀伤能力,再回输进患者体内。由于是针对不同患者的肿瘤进行治疗,所以这种疫苗也叫作个体化疫苗。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疫苗其实不单是依靠肿瘤自身的物质进行刺激,还需要借助一种特殊细胞,这种特殊细胞在人体内的存量很少,表面有一些类似于树枝状的突起,因此称之为树突状细胞。

  要想进行肿瘤疫苗治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要得到病人体内的肿瘤组织,再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得到树突状细胞。用手术的方法切取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并无菌保存起来是肿瘤疫苗制备的第一步,用来提取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或者分泌的一些酶类产物,也就是肿瘤抗原。这些物质是正常细胞没有的,能够刺激肌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出其不是正常细胞而是肿瘤细胞。接下来要获得的树突状细胞,从病人血液中采集单个核细胞再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扩增和活化,等到能够发挥识别作用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孙教授表示,原则上所有恶性肿瘤都能用肿瘤疫苗来治疗,但只有某些病种更适合用肿瘤疫苗治疗。比如黑色素瘤细胞对于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而其本身又能表达很多的特殊抗原,信息很丰富,这样制备肿瘤疫苗的作用就非常好。再比如肺癌本身能够产生耐药性,用疫苗治疗更合适。目前肿瘤疫苗治疗在很多病种上已经开始实施了,除了树突状疫苗还有针对肿瘤基因的DNA疫苗等。虽然这些疫苗各有各的长处,但目前比较推崇的是树突状疫苗。

  如果能研制HPV疫苗并广泛接种,宫颈癌就像曾经的天花一样,总有一天会绝迹。如果一个女性在没有感染HPV前接种了HPV疫苗,就不会感染HPV,一生患宫颈癌的几率很小。目前,全世界现在都在推广应用宫颈癌疫苗,估计再有1-2年的时间,这种疫苗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基因检测 早知癌症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就像保险库一样储存着人类所有的遗传密码,一旦基因发生突变,很多疾病就会接踵而来。虽然小小的基因体积微不足道,但要“发了脾气”,后果不堪设想。比方说,人体的基因数量本应是恒定的,可如果数量突然多了一个或少了一个,人体就会出现畸形或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属于这种情况,是因为肿瘤细胞的基因不受控制,突然大量增多或丢失,使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

  人们不禁要问,虽然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事先预防、早期发现还是很不容易。孙保存表示,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另一部分,医学界在研究肿瘤疫苗的同时,肿瘤诊断也已经提高到基因检测的水平上展开,大大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看准变化 靶向治疗

  天津市肿瘤医院现在已经开始运用基因检测的新方法来诊断恶性肿瘤了,其主要技术是荧光原位杂交和比较基因组杂交。这两种技术属于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先将病人的基因提取出来,然后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给这些基因标上“颜色”,然后拿来和正常人的基因进行比较。由于病人的基因有了“颜色”,和正常人的基因重合在一起也就可以观察得很清楚,一旦发现两种基因存在差异,就可以确诊。还可以观察出肿瘤到底是哪些基因发生了变化,医生就可以将那些发生改变的基础作为“靶点”,针对这些靶基因进行治疗,也就是“靶向治疗”。

  针对个体 对症下药

  孙教授告诉记者,以往医生诊断肿瘤时,只能借助CT、超声波、光这些常规检查方法,或者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一下病人的病理切片,一些疑难肿瘤诊断难以完全准确。比方说,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要确诊只能通过结肠镜检查。可这种检查比较痛苦,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等到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了。还有肉瘤,用常规方法检查容易出现误诊,患者会致残。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克服了常规检查的许多局限。首先,通过基因变化来诊断肿瘤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其次,对同一种肿瘤来说,不同患者发生改变的基因也不一样,而这些通过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这样就可以使医生治疗起来不会千篇一律,能够对症下药。[page]

  预知危险 提前预防

  孙教授表示,现在,医院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诊断肉瘤、骨癌、胃癌、乳腺癌、肝癌、淋巴瘤等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

  拿恶性淋巴瘤来说,这种恶性肿瘤分十几种亚型,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只能查出其中一部分,而现在通过细胞遗传学技术和其他分子诊断技术已可以全部检测出来了。另外,一个家族里如果有人诊断患了乳腺癌,医生就能从她身上获得乳腺癌基因“癌谱”,从而掌握这一家族的乳腺癌基因变异特点。这个家族中的其他女性拿来一对照,就可以预知自己有没有患乳腺癌的危险,也就能提前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徐杨 李运红 赵迎 赵建伟 张驰)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