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诉讼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 死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死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30 09:55:38 人浏览

导读:

任何事都有一个期限,不管是诉讼还是执行处罚,只要过了那个期限很多纠纷就受法律保护了,医疗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受害者一定要知道医疗事故诉讼时效,那么死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是多久?怎么延续医疗事故诉讼时效?医疗事故诉讼技巧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任何事都有一个期限,不管是诉讼还是执行处罚,只要过了那个期限很多纠纷就受法律保护了,医疗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受害者一定要知道医疗事故诉讼时效,那么死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是多久?怎么延续医疗事故诉讼时效?医疗事故诉讼技巧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死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对自己权益予以保护的权利。法律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否则,原告的胜诉权将消灭。

  根据《民法总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及第136条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对于医疗侵权纠纷,则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而对于合同违约纠纷,则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

  由此可知,患者如与医院发生纠纷后欲追究医院侵权责任的诉讼,适用特殊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为1年;如把医疗纠纷作为一种医疗合同纠纷,则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但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受理医疗纠纷案件大多以医疗侵权纠纷受理。因此作为患者及其家属,在发生医疗纠纷后,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的规定,不仅有利于证据的收集,也可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使自己丧失胜诉的权利。

  二、怎么延续医疗事故诉讼时效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法律后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三、医疗事故诉讼技巧有哪些

  1、要分清医患双方的法律关系,选择对患方有利的诉讼案由进行起诉。

  建议不要以医疗事故为由提起诉讼。应当以人身损害侵权赔偿的案由提起诉讼。因为,如果以医疗事故的案由提起诉讼,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从上面分析的原因可知,这显然是对患者不利,胜诉率低。如果以人身损害赔偿的,侵权纠纷的案由提起诉讼,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可以委托进行司法鉴定,也就是医疗过错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可以委托外省外市的,这在程序上公证性更有保障。

  2、精神损害赔偿金不能请求过高。

  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但一般不超过十万元,各省的规定也不一样。如果精神损害赔偿金请求过高,过高部分将得不一法院的支持。而法院不予支持部分的诉讼请求,诉讼费由原告也就是患者一方承担。如果不切实际的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结果只能是打赢了官司赔了钱。

  3、诉讼请求数额要客观,计算准确。

  赔偿数额时不要漏项,也不要乱提要求,如医疗费,一般来说治疗原发病的医疗费是不予赔偿的。赔偿数额必须有相关的证据和参考依据,也就是各项赔偿金的要有计算根据、票据、或其他相关证明。否则法院是不可能支持的。

  4、注意提起诉讼的时间不要超过诉讼时效。

  因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造成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一年。诉讼时效期限从损害被确定之日起计算。

  5、在提起诉讼之后向被告送达起诉状之前,要及时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请求法院查封医疗病历,以防止作为医疗机构的被告篡改病历,使诉讼失利或无法进行。如果怀疑医疗机构篡改了病历,可以申请进行病历真伪鉴定,如果能确认病历是篡改伪造的,事情就变得更简单了。

  6、委托一个专业的医疗律师(医学律师),特别是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律师,也就是做过医生的律师。

  以上就是“死亡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全部内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寻求法律的保护,要在诉讼时效内进行,诉讼时效只是可以请求法院保护的时间,其实民事权力是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说,即使过了诉讼时效,患者也是可以要求医院赔偿的,只是这种权力不受法院的保护。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