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 医疗过失赔偿标准高低是怎样的

医疗过失赔偿标准高低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9 08:12:48 人浏览

导读:

医患纠纷的发生有些是因为医疗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为职务过失导致患者身体受到损害,发生医疗事故后,首先要确定医疗过失责任方,然后再进行赔偿。那么医疗过失赔偿标准高低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患纠纷的发生有些是因为医疗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为职务过失导致患者身体受到损害,发生医疗事故后,首先要确定医疗过失责任方,然后再进行赔偿。那么医疗过失赔偿标准高低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医疗过失行为有哪些

  1、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是衡量一个医疗行为是否是过失行为的标准。

  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类: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民事责任除外,其处理机关应是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的范围,民事责任除外,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

  3、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争议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

  二、医疗过失责任程度的划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36条规定,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四种责任程度划分仅仅是定性,而没有完全解决定量的问题,即具体应承担多少比例的责任。有人认为,主要责任应承担60%~90%,次要责任承担20%~40%,轻微责任承担比例不超过10%.

  三、医疗过失赔偿标准高低是怎样的

  这个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医疗过失赔偿标准高低是怎样的”的相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需要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等级来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