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事诉讼知识 >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03 11:15:38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刑诉法规定,刑事诉讼的回避分为两种情形,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指的是具有法定回避理由之一的有关人员自行主动地提出回避。更多关于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我国刑诉法规定,刑事诉讼的回避分为两种情形,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指的是具有法定回避理由之一的有关人员自行主动地提出回避。更多关于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

  我国刑诉法规定,刑事诉讼的回避分为两种情形,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指的是具有法定回避理由之一的有关人员自行主动地提出回避。申请回避指案件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有关人员具有法定回避理由而向公安、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

  二、刑诉中回避的决定主体是什么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一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三、民事诉讼回避复议有时间限制吗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可见我国回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并用。自行回避即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出现时,应主动退出该案件的审判及其他相关工作;申请回避则是仅属于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申请,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回避制度是诉讼当事人基本权利之一,法院会主动告知当事人其所享有的权利。以上内容就是法律快车编辑为你整理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回避的种类的相关知识,希望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感到疑惑,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编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