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重要罪名 > 故意杀人罪 > 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14 09:02:32 人浏览

导读:

故意杀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触犯到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其在量刑上是有可能处以死刑的。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故意杀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触犯到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杀人罪,其在量刑上是有可能处以死刑的。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观要件

  (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

  3、主体要件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种类有哪些

  1、谋财型。为了非法获取财物而实施杀人的行为。包括抢劫杀人、盗窃杀人、谋财害命。

  2、复仇型。行为人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而实施杀人。就好像上述案件中的男子,因为邻里纠纷,为了发泄心中不满,故持刀杀害邻居母子。

  3、情欲型。行为人为了满足个人性欲或者感情纠葛而实施杀人。常见的一般有强奸杀人、婚姻不和杀人。

  4、遗弃型。行为人为了逃避某种义务或者责任而实施杀人。遗弃孩子,让其自生自灭是最典型的。

  5、迷信型。行为人基于封建迷信,为治病求寿,得道升天而采取杀人。

  6、寻衅斗殴型。犯罪团伙成员为了逞凶、称霸或者某种利益,在相互斗殴中致人死亡,

  7、其他类型。精神病杀人、激情杀人等各种原因导致被害人死亡。

  三、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伤害罪的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两种情况。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种情况中的两种罪,都造成相同的结果,因此,必须准确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伤害致死与杀人既遂在客观方面都产生了死亡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他人,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

  如何判断行为人故意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细致的问题。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考虑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也要考虑作案时的客观环境,作案的全过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实搞清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明行为人主观要件的具体内容。故意杀人罪与暴力犯罪中致人死亡的联系、区别 (1)、强奸致人死亡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强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强奸犯罪过程中,因使用暴力而直接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或者经治疗无效而死亡的。这种情况,仍然以强奸罪定罪。如果在实施强奸妇女行为之后,为了报复、灭口等动机而将妇女或杀死的,不属于强奸致人死亡,而应当分别定强奸妇女罪、故意杀人罪,然后实行数罪并罚。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故意杀人罪怎么量刑?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相关法律知识,由此可知,故意杀人罪的性质是属于比较恶劣的,认定故意杀人罪是比较严谨的,同时量刑方面会从重处罚。如其它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发布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