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食品安全法 > 食品质量 > 洋酒潜规则:进一箱真的卖十箱假的

洋酒潜规则:进一箱真的卖十箱假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4-10 22:27:39 人浏览

导读:

喝洋酒,是一些人的爱好。看完这则新闻,您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再被没有“身份证”的洋酒给忽悠了。这不,昨天,福州鼓楼工商局透露,近期对辖区酒类商行、酒楼进行的专项检查中发现,一些酒类经营者,现场均无法提供洋酒的酒类流通随附单以及检验报告等合法进
喝洋酒,是一些人的爱好。看完这则新闻,您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再被没有“身份证”的洋酒给忽悠了。这不,昨天,福州鼓楼工商局透露,近期对辖区酒类商行、酒楼进行的专项检查中发现,一些酒类经营者,现场均无法提供洋酒的酒类流通随附单以及检验报告等合法进货手续。而有无随附单恰是能否卖洋酒的关键。执法人员立案调查6家,责令要求5家商家整改,并依法查扣了“皇家礼炮21年特级”、“芝华士”等共计92瓶洋酒。

这只是冰山一角,昨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发现,不少洋酒行老板采取进一箱真酒的方式获取随附单,使大多数假洋酒披上“合法”的外衣。

事件:工商查扣近百瓶“问题”洋酒

近期,鼓楼工商局对辖区酒行、酒楼、超市卖场的洋酒销售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有5家经营者在检查当天,现场提供的酒类随附单、检验报告和供货商证照复印件等材料都不全,且经营者均未建立完善的产品进货台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依法暂扣了92瓶“问题”洋酒。

“酒类随附单就好比人的身份证,能够从中追根溯源,为真酒验明正身,让假酒无处遁形。”鼓楼工商局检查大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鼓楼工商局检查大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做好台账管理,否则将被处以3倍罚款。

调查:经营者多数无法提供随附单

昨日,记者走访了十多家酒类专卖店,发现多数洋酒行均无法现场出示随附单,而新华都、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大卖场则都可提供随附单和检验报告等进货手续。

在福州广场附近的鸿兴烟酒行,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要求能否看一下洋酒随附单,一位老板模样的女子说,“这里洋酒都没有什么随附单。”

在福州华林路三鑫烟酒行,记者以公司采购洋酒作礼品为名表示要购买法国蓝带洋酒,并称公司老板要求看一下随附单和检验报告,店员称不知道随附单,要问店老板。记者要求其与店老板联系,但店员拒绝,叫记者到其他店买。

在冶山路华信酒业店,销售人员说:“酒行每一批酒都有随附单,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顾客要过,如果确实要买,可以向批发商索要相关手续。”

内幕:10万元就可成为“法国酒庄”老板

业内人士透露,榕城的一些娱乐场所无法抵挡暴利的诱惑,纷纷卖起了假洋酒。如今,每瓶假酒的销售利润,至少可以达到造假成本的20倍以上。这些假洋酒,多为“以次充好”的劣质酒。不少造假者向福州部分娱乐、餐饮场所高价收购已喝空的高档酒瓶,然后再将一些低价的劣质酒重新灌装到真酒瓶中。这样一来,消费者便难以通过瓶装标志等来识别洋酒的真假。

今年,国家工商总局对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4个城市市场上的洋酒进行了质量检测。经检测,假冒产品占全部样品的57.5%。

洋酒造假为何如此泛滥?业内人士透露洋酒造假其实很简单。福州湖东路某酒庄负责人王先生说,有两种途径,一是要先申请注册个国外商标,然后再找灌装企业灌装,这样一瓶10元成本的酒价格至少可以涨10倍;二是通过中介帮忙搞定所有进口手续,然后借“鸡”生蛋,用国产散装酒来冒充进口酒。

昨日,记者以福建代理商的身份电话联系了位于烟台的山东帝王洋酒公司。记者表示想自己贴牌做一款进口红酒,该公司业务代表表示,国外酒仿制起来比较简单,你只要花10万元就可成为法国某酒庄的老板,而他们则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报关单、进口证明、原产证明、检疫证明都能配套。 [page]

当记者问怎么个配套法时,该业务代表笑说,进1箱真的,卖10箱假的,那些执法部门根本查不出来。只要贴个进口的标,10块的国产酒至少卖到100块以上。

小贴士

四招辨别真假洋酒

如何从感官上初步鉴别是否为假洋酒呢?业内人士称,可从洋酒的包装、封口及防伪标志等几方面进行鉴别。

第一,看外包装。真洋酒不仅商标整齐、清晰,而且凹凸感强,印刷水平高,商标字迹、图案不会出现模糊、陈旧、零乱等现象。

第二,看封口。洋酒十分讲究封口,不仅有铝封,还有铅封,一些名贵洋酒集装箱外都有铅封。如果封口很粗糙,且容易割手,那十有八九是假酒。

第三,看防伪标志。每瓶洋酒的瓶颈上都有商标,刮开商标,内有各式各样的防伪标志。

第四,看数字。各洋酒行都有各自的密码数字。这些阿拉伯数字暗示着酒的生产日期等。如果假酒编号不符合洋酒行编号程序,则很容易被识破。

海峡都市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