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债权概述 > 善意取得 > 善意取得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5-31 13:19:12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善意取得制度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有哪些?善意取得是保护善意受让人合法权利的制度。在实践中,应该区别对待善意取得制度与物权处分、物权代理、表见代理等制度。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

  核心内容:善意取得制度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有哪些?善意取得是保护善意受让人合法权利的制度。在实践中,应该区别对待善意取得制度与物权处分、物权代理、表见代理等制度。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善意取得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

  善意取得制度与其他善意保护制度的区别:

  1、应将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与无权代理、表见代理及其后果规定区分开来。

  作为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发生前提的无权处分,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处分他人之物,而无权代理则是以他人的名义为相关法律行为。因此,对于实践中遇到的登记的权利人之外的人(如房主的子女或房屋的承租人)通过骗取房地产证原件、伪造房主的身份证件及授权委托书等必要书件的手段,骗取了第三人和登记机关的信任而处分他人的不动产的情况,因其系以真正权利人的代理人的身份而为处分行为,故应构成无权代理;第三人信赖其身份和处分权而与之为交易行为的,应依《合同法》第49条表见代理的规则处理。

  2、应将无权处分、善意取得与表见代表及其后果规定区分开来。

  根据《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合同,处分单位的财产的,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对财产的处分亦属有效。善意相对人的权益和所取得的财产依表见代表的规定而受保护,此与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亦有相似之处,但其制度构造和适用条件有所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3、应将无权处分他人之物而发生的第三人善意取得,与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受到限制而擅自处分的情况区分开来。

  对自己的财产的处分权依法受到限制(如被监管、扣押、查封)却擅自为转让、抵押等处分行为的,善意第三人能否受保护的问题,应依其他规则处理。此种情况不属于物权法上因对他人的财产处分而发生的第三人善意取得问题。

  4、应将善意取得适用前提中的无权处分与行为能力欠缺而为处分行为的情况区别开来。

  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隐瞒其行为能力状况,使他人误信其为有行为能力人而与之进行交易行为的,善意受让人的权益保护问题应依《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处理,而不能依据物权法上善意取得规定处理。

  5、关于债权或由证券表彰的债权以及知识产权、股权等权利是否可有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对此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认识。不少人认为,此属于善意取得制度在适用的客体范围上的扩张。依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和物权法理,物权法上善意取得规定只适用于两种情况:[page]

  其一,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的物权而为第三人善意取得;

  其二,无处分权人所处分的虽为物权之外的其他权利,但为善意第三人所设定的或者说第三人所取得的权利属于物权(例如,将他人的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为第三人设定权利质权)。

  因此,无处分权人对物权之外的其他权利之处分,只有在前述第二种情况下才属于物权法问题。如果无权处分人只是将本属于他人的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转让与第三人(或将知识产权许可他人使用),虽然原则上亦有善意第三人受法律保护规则之适用,但此种情况已不属于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法律快车为您推荐:

  ■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让与人须为动产的占有人或者登记的不动产权利人。该要件实质上是要求让与人(无权处分人)对其所处分的他人之物,须具有“权利的外观”,这是善意取得发生的前提。善意取得的制度基础在于物权公示的公信力,而不动产登记与动产的占有,均为物权的公示方法……详细

  ■ 不当得利有什么法律效力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因过失而不知道的,视为善意。此种返还义务以现存利益为限。如果限存利益已经不存在(例如:形态改变、消失等)可以不负返还义务……详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