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事权利 > 形成权 > 形成权的历史起源

形成权的历史起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10 22:23:05 人浏览

导读:

形成权概念及理论上的初步体系化肇始于德国法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法学正处于法学家们进行实体法与诉讼法划分的努力中,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权利如解除权、终止权、撤销权等,一些诉讼形式如撤销...

 

  形成权概念及理论上的初步体系化肇始于德国法学。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德国法学正处于法学家们进行实体法与诉讼法划分的努力中,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权利如解除权、终止权、撤销权等,一些诉讼形式如撤销婚姻之诉、撤销收养之诉等无法用既有的权利体系或理论作出合理解释。擅长抽象思维的德国学者把如何对这类权利的法律地位及法律效力加以体系化当作法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予以讨论。其中, 著名学者泽克尔(Scekel) 的研究令人瞩目。泽克尔( Scekel) 认为,这类权利的共性有二:“一是他们通过私法意义的法律行为上意思表示(有时需要借助于国家行为,有时不需要) 来行使权利;二是这些权利的内容不是对其客体现有的直接支配,更多的是一种权利人能够单方面设定、变更或者消灭法律关系的力量。一句话,即形成一定法律关系。”基于这些认识和后来对齐特尔曼(Zitelmann) 主张的“法律上能为之权”概念的批判,泽克尔(Scekel) 最终于1903 年在其著作《债权人撤销权、婚生子否认权、离婚权、终止收养关系权等均属之。——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25-26页

  13、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如追认权、撤销权、抵销权等——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46页

  14、得依权利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而称为形成权。······形成权系赋予权利人得依其意思而形成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之力,相对人并不负有相对应的义务,只是受到拘束,须容忍此项形成及其法律效果。——王泽鉴《民法总则》(增订版)2000年作者自版 第105页

  15、权利人依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或与他人共同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动(包括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称形成权。————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第143页

引用法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

  • 形成权的历史起源
    形成权的历史起源

    形成权概念及理论上的初步体系化肇始于德国法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法学正处于法学家们进行实体法与诉讼法划分的努力中,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权利如解除权、终止权、撤销权等,一些诉讼形式如撤销...

    #形成权
    人浏览
  • 土地确权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应体现土地确权的精神实质,为正确界定土地权属指明方向,并在整个土地确权中始终起指导作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则;分阶段、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原则;权利设定一般法定原则。
  • 撤销权属于请求权吗
    撤销权属于请求权吗

    撤销权不属于请求权,属于形成权。请求权是请求对方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而形成权是使一定的民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撤销

    #合同法
    人浏览
  • 简单解释形成权
    简单解释形成权

    核心内容:形成权,通常是指以单方的形成行为,一般是单方意思表示,来影响和他人的法律关系,和确定法律关系的内容。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知识,感谢您的关注。形成权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

    #形成权
    人浏览
  • 采光权赔偿
    采光权赔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不法开发商违规建筑,导致住宅楼层建筑过高,影响相邻建筑的房屋采光权,那么,可以起诉邻居房屋影响采光权吗?采光权纠纷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呢?采光权纠纷应该怎么赔偿?

    #损害赔偿
    人浏览
  • 《房屋登记办法》第八十三条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三)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四)申请登记房屋符合规划的证明;(五)房屋测绘报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图;(六)其他必要材料。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
  •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下:(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

    #诉讼
    人浏览
  • 农村土地承包权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权规定

    农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那么农村土地承包权规定有哪些?

    #房地产法
    人浏览
  • 土地使用权:一、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3)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4)经批准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5)缴纳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二、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程序(1)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有建筑物的,要约定建筑物转让的内容(2)向县以上国土部门提交转让申请(3)国土部门依法审查批准,审查内容为是否符合转让条件、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4)受让方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经批准不需办理出让手续而将转让费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5)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营业税等有关税费(6)登记发证
  •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物权法》第15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宅基地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且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犯。宅基地是可以转让的,宅基地转让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 你好,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
  • 详细情况请与胡永红律师电话沟通和联系。
  • 民事诉讼房产保全期限怎么算
    民事诉讼房产保全期限怎么算

    房产保全期限不得超过三年。三年到期需要继续采取续保措施的,应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及时安排续保;三年到期未采取续封或续冻措施的,保全措施自动失效。

    #民法
    人浏览
  • 首先说说这个形成权: 1、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仅凭自己的行为(如追认行为、受权行为、撤销行为、弃权行为)即能引起某种民事权利产生、变更、消灭的那种权利。——佟柔主
  • 申领居住证需要哪些资料
    申领居住证需要哪些资料

    申领居住证需要提交以下资料:申办居住证人的身份证或者护照;本市合法居住证明;在本地的连续社保证明资料;在单位工作需要提供劳动合同,个体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本市居住证申请表。

    #民法
    人浏览
  • 破产抵销权:《破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根据这一规定,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人负有债务的,无论是否已到清偿
  • 获取西瓜视频直播电影版权申请如下:1、提交申请表;2、版权中心接收文件并进行初步审核;3、审核通过后缴纳费用,未通过的需要补正或撤销申请;4、版权中心受理申请并
  • 房产财产保全需要什么材料
    房产财产保全需要什么材料

    办理房产财产保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当事人主体资格身份信息;当事人之间存在纠纷的证明;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诉前财产保全担保书;房产担保财产的权利凭证。

    #民法
    人浏览
  • 您详细描述下情况,当前您叙述的内容我们还无法给您确切建议!谢谢谢谢!
  • 派出所还给开居住证明吗
    派出所还给开居住证明吗

    派出所可以开具居住证明。居住证明在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办理。申领人领取居住证需持居住证受理回执单、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或原籍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证,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制发居住证。

    #民法
    人浏览
  • 这个要看你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证据的才能出方案
  • 居住证申请后换地方住了应该怎么办
    居住证申请后换地方住了应该怎么办

    申请居住证后申请人换居住地址了需要填写流动人员居住证信息登记表,交由派出所工作人员核对、信息系统后台比对,凭出具的核查登记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

    #民法
    人浏览
  • 低保和养老保险不矛盾。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暂住证办理具体需要多久
    暂住证办理具体需要多久

    办理暂住证一般需要在30日内完成。暂住人口应当在到达暂住地三日内,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暂住人口管理站申报暂住登记,其中住宿在旅店的可以将住宿登记视为暂住登记。在开展居住证试点工作前发放的暂住证,持证人可凭有效的暂住证免费换领居住证。

    #民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