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涉外民事 > 涉外民事诉讼保全要什么手续

涉外民事诉讼保全要什么手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9 09:38:09 人浏览

导读:

法院审理涉外案件只能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那么涉外民事诉讼保全要什么手续?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法院审理涉外案件只能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那么涉外民事诉讼保全要什么手续?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是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涉外民事诉讼保全要什么手续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审理具有涉外因素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具有一定特殊性,各国法律一般都对此作了特别规定。广义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国家所有适用于涉外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狭义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指专门适用于涉外民事案件的择序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它只是对涉外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作了一些特别的补充规定,包括涉外民事诉讼的原则、仲裁、送达、期间、诉讼保全和司法协助等内容。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适用涉外程序的特别规定;没有特别规定的,则适用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定。

  涉外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指在涉外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采取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等措施。

  涉外财产保全,当事人既可以在诉讼开始后提出申请,也可以在诉前申请保全,但是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进行保全。当事人申请诉讼前保全的,人民法院裁定准许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涉外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申请,以裁定的方式决定保全。保全裁定一经作出,应及时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并立即生效,予以执行。如果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如果申请有错误,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受的损失。人民法院决定保全的财产,需要监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负责监督,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

  (一)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只能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具体要求是: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起诉、应诉,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凡是属于我国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我国人民法院享有管辖权;外国法院的裁判必须经我国法院依法审查并予承认后,才能在我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二)适用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遵守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国际公约中的规定与国内法有冲突的适用公约规定,但是对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三)司法豁免原则

  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外国组织以及国际组织提起民事诉讼,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公约以及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民事司法豁免是一种有限的豁免,即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其所属国主管机关宣布放弃司法豁免的,或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因私人事务涉及诉讼的,或享有司法豁免权的人向驻在国起诉引起反诉的,均不享有司法豁免权。

  (四)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的原则

  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只能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外国律师不能以律师的身份参加诉讼;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受本国公民的委托,可以以个人的名义(不属于职务行为)担任诉讼代理人,但在诉讼中不享有司法豁免权;外国驻华使、领馆可以授权本馆的官员以外交代表的身份为其本国当事人在中国聘请诉讼代理人。

  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或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国律师或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才具有效力。

  港、澳、台地区的人寄交内地的授权委托书,按司法部《关于为港澳同胞回内地申请公证而出具证明办法的通知》及其《补充通知》办理。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从我国领域外寄给人民法院的授权委托书,须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当地的华侨团体证明。

  (五)使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我一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以上就是“涉外民事诉讼保全要什么手续”的全部内容,承认和执行法院的裁判,可以由当事人申请或由法院请求;而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则只能由当事人申请。对外国法院裁判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均由我国中院管辖。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琴子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