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律师法 > 诉讼指南 > 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

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1-23 15:58:52 人浏览

导读:

每一个案件都有相应的诉讼时效,如果超出了时效,可能会对案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一个案件都有相应的诉讼时效,如果超出了时效,可能会对案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间内,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利,法院即不再依诉讼程序强制债务人履行其民事义务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诉讼时效完成以后,将造成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故亦将诉讼时效称为消灭时效。这里的法定期间指提起诉讼的期间,亦即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权利人则不再享有请求法院保护其权利的权利。

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特征

  首先,诉讼时效是法定期间。诉讼时效区别于约定期间,是法律的强行规定,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对其加以延长或缩短。

  其次,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诉讼时效遇有法定事由时,可以中止、中断和延长。

  最后,它是法院通过强制力保护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诉讼时效期满以后,法院即不再通过强制力对权利人的民事权利予以保护,虽然权利人依然享有起诉权,但法律不再赋予其胜诉的权利。

  三、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由于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容易混淆,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将两者区别开来。

  1、除斥期间的概念

  所谓除斥期间也叫预定期间,它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法定期间。权利人如果在此期间内没有行使其权利,当预定期间届满,即要产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第193条规定的,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但撤销权人应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的做法。此6个月的法定期间,就是除斥期间,而并非诉讼时效。

  法律之所以设定除斥期间的制度,其意义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纠正自己意思表示中的瑕疵;也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及时辅助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当然也是为了促使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及时行使救济权。不论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都是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而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的法律事件,而且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并维护社会法律秩序的稳定。

  但二者又有重要的区别:

  2、两者的立法目的的相反

  诉讼时效是由于权利没有时间限制才设立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除斥期间是以权利有时间限制为出发点的,其立法目的过多的是为了维持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秩序。

  3、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

  诉讼时效要求同时具备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这两个构成要件;而除斥期间只要求一个构成要件,只要一个法定期间的经过即可以。

  4、两者的权利客体各异

  诉讼时效均适用于请求权;而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各种形成权。

  5、两者的法律效力也不一样

  诉讼时效届满后,该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而除斥期间届满后,消灭的就是实体权利本身。时效利益不得预先抛弃,当然对于已完成的时效利益,是可以抛弃的。所以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以后,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时效限制。抛弃诉讼时效利益的行为,仅仅意味着权利人权利得以实现,而并没有创设出新的权利;但由于除斥期间的届满,即意味着权利人丧失了实体权利,故抛弃除斥利益的行为往往等于承认了某种新的权利的创设。

  6、两者期间的弹性和起算也有区别

  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其有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而且,诉讼时效一般是从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算的;而除斥期间一般是从权利产生的时候起算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诉讼时效的定义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债务人即可以认为其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法律快车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