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用人单位 > 商业秘密 > 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

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1-26 19:40:40 人浏览

导读:

大家都知道商业秘密是一种很机密的信息,如果泄露出去会给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商业秘密是一种很机密的信息,如果泄露出去会给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

  1、客户名单在何种情况下会成为商业秘密。客户名单是一个特殊的商业秘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名单都是商业秘密,只有企业花了时间、金钱和劳动,经过独特积累、搜集、加工和整理,得出的客户保单才能成为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有独特性的客户名单才是商业秘密。

  2、个人经验、知识、技能是不是商业秘密。员工即掌握了商业秘密,也掌握了工作经验、知识和技能,有时这两点很难区分。如果员工在进入企业后,通过学习和工作,掌握了行业的一般知识、经验和技能,这是员工的正常积累,已成为员工人身权的一部分,不是商业秘密。

  劳动部原来规定有脱密期不超过6个月,但新《劳动合同法》出来后,合同中就不能再约定脱密期了,因为员工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离职了,没法履行。

  3、要求员工保密,企业要不要支付保密费。不要。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绝对权利,包括员工在内的凡是知道商业秘密的任何法人和自然人,都有保守秘密的义务,不得泄漏和利用。这个义务是绝对义务,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当然这个义务是在法域范围内。对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给予补偿是例外,因为人的生存权大于企业的商业秘密权。

  二、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是什么

  1、雇佣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雇佣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分两种情况,即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和非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

  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根据合同法第326条,职务技术成果属于单位所有,由单位拥有并行使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

  所谓职务技术成果是指执行单位工作任务,或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

  非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如果技术成果与职工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不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就属于非职务技术成果。

  非职务技术成果的属于职工个人,其使用权、转让权由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拥有和行使。

  2、委托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公司除了自行研究开发之外,往往也会出资委托其他公司或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合同法规定,委托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约定委托关系下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委托人,也可约定属于被委托人。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委托人和被委托人都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也就是说由当事人共同拥有。但是,被委托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成果之前,不得转让给第三人。另外,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委托开发中完成的技术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属于被委托人。

  3、合作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有时企业也会和其他公司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技术项目,以取长补短。合作开发关系下商业秘密的归属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约定委托关系下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参加合作的任何一方或几方。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归全体合作人共同拥有,共同行使使用权、转让权和专利申请权。

  三、商业秘密的特征

  1、非公开性。第一,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对专利权甚至有公开到相当程度的要求。

  2、非排他性。第二,商业秘密是一项相对的权利。商业秘密的专有性不是绝对的,不具有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内容的商业秘密,他们就和第一个人有着同样的地位。商业秘密的拥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经开发掌握该信息的人使用、转让该信息,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后开发掌握该信息的人使用、转让该信息。

  3、利益相关。第三,能使经营者获得利益,获得竞争优势,或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

  4、期限保护。第四,商业秘密的保护期不是法定的,取决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其他人对此项秘密的公开。一项技术秘密可能由于权利人保密措施得力和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而延续很长时间,远远超过专利技术受保护的期限。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怎样规定的”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非公开性是商业秘密的特征,商业秘密往往是能够给公司带来很多利益的。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法律快车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