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分析 >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 培训怎会成为用工的幌子?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 培训怎会成为用工的幌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30 01:17:46 人浏览

导读:

案例回放11月,李伟通过校园招聘活动得到网络公司的青睐,经面试招聘人员表示愿意录用,安排在市场部门工作。双方口头约定,将来试用期工资3000元,但李伟必须先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无薪全职培训,之后需参加入职考试,通过后才能成为公司的试用期员工。李伟想自己还是学

案例回放

11月,李伟通过校园招聘活动得到网络公司的青睐,经面试招聘人员表示愿意录用,安排在市场部门工作。双方口头约定,将来试用期工资3000元,但李伟必须先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无薪全职培训,之后需参加入职考试,通过后才能成为公司的试用期员工。李伟想自己还是学生,有免费培训,没有薪水有什么关系呢?加上公司非常知名,给出的工资在当前的毕业生市场中也算丰厚,李伟欣然开始参加培训。

可是,培训的第一天李伟就发现,此“培训”并非自己所想象的培训。培训从发放工作流程图开始,之后就让应届毕业生跟着老员工工作。但老员工有自己的事要忙,根本无暇指导李伟这样的应届生,基本需要靠自己摸索。好在李伟领悟力高,大约一周左右已经掌握了基本事务技能,可以替代正式员工做一些具体事务了。整个培训期间,由于是朝九晚五,李伟只好放弃了部分与培训冲突的毕业班课程和活动,损失不小。

1个月后,李伟等几名应届生参加了公司的入职考试。他们发现考试大部分内容与工作并不相关,而是考察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等内容。而在这1个月内,没有任何一个员工给李伟他们介绍过类似内容,也没有发过类似资料,自然考试的结果都是不合格。

考试次日,李伟被叫到办公室谈话。部门经理王女士和李伟说,虽然他的领悟力非常强,工作也令人满意,但是考试这个硬指标没有通过,所以按公司制度和当时的约定实在无法留用。李伟非常愤怒,这不是故意找免费劳动力嘛?

专家解析

劳动人事专家苗其巍说,应届毕业生对于某些单位的“培训”要求确实需要提高警惕,职场中一直有少数公司恶意利用应届毕业生。当然,一些单位因招工双方沟通不畅而被应届毕业生误会,如有些专业或工种,其培训与学习必须通过工作和帮带的方式获得进步,故其培训的方式与工作差距不大。但李伟遇见的这家公司的做法确实非常值得怀疑:既然考试需要考察企业规章制度等内容,但事先却不作任何相关培训,一个可能是企业内部相关员工失职,另一可能是获得员工不合格的证据,以备将来需要。

不过李伟尚属于在校学生,其人事关系还在学校,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也不能适用劳动法。因此,李伟这样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便进入单位从事工作的行为,不能认定为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无法获得劳动法对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李伟这样无凭无据白干了一个月确实很冤枉,要讨回公道有很大的困难。

那应届毕业生应该如何面对企业的培训要求呢?首先,李伟在面试时最好询问该公司的培训内容。正式的培训均有详细的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以及培训评估等资料,如果公司确实希望通过培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那招聘人员应该对答如流。

其次,李伟尽可能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或者获得公司的书面培训通知。没有劳动法的保护,毕业生只有通过双方的协议来保护自己。签订培训协议,将双方约好的内容落在纸上,容易受到保护。如果公司不愿意签这样的协议,也可以让公司出具相关书面通知,至少有个依据。

再次,李伟在培训中可以适当打听一下考试的内容、形式等信息。老员工是最了解公司内部操作的人,培训时放下架子,虚心多向老员工请教,不仅可以学到经验,更能够获得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不少公司外表看上去光鲜闪亮,但内部人事斗争、排挤等因素非常影响人才发展。多问,不是件坏事。


(编辑:typ)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