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就业 > 就业服务 > 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援助

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援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01 11:47:15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眼下正是大学生毕业求职的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就业援助的社会意义何在?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援助?

  核心内容:眼下正是大学生毕业求职的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就业援助的社会意义何在?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援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成为当务之急。下文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黎煦分析解答。

  1、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话题,昔日的天之骄子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那么,我国为何会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分析原因,该如何提供就业援助?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现象,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早已司空见惯。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并不是大学生总量太多,而是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援助就显得不可或缺。

  结构性失衡表现在地区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专业结构等多个方面。比如地区结构的失衡:广大的农村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并不愿意进来,即使进来了,也经常留不住。而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就业岗位有限,却又云集着大量人才, “人才过剩”的表象应运而生。层次结构的失衡:学历层次越高初次就业率越高,反之则越低,但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相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说,明显要低得多,所以,不同学历层次上的就业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科类结构的失衡:在各个科类中,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有着明显的反差,教育、考古、历史、社会等专业的学生近年来都遭遇了较重程度的就业难,而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则相对要容易。正因如此,我们在提供就业援助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一一对症下药。

  2、与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不同,大学生就业援助活动的必要性有哪些?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整体就业压力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出现的社会现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660万人。人社部预计, “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如果考虑历年累积的未就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加庞大。而我国每年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约为1000万人,大学生、农民工两大群体人数渐趋持平。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要高于农民工,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农民工失业返乡还有一块土地依靠,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社会风险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从家庭以及个人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紧张,直接威胁了相应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与保障。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农民工与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有共同点,如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免费开展就业推荐、举办专场招聘会等。然而,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就业问题受知识结构、就业意愿等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存在心理、生理、学习成绩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大学生就业援助,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更高。

  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点,大学生不工作,很可能是不愿工作,打算考研或出国,退出劳动力市场,变为 “非经济活动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就业援助,首先核定有强烈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大学生、残疾大学生,也是有必要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