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专家视点

专家视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10:37:36 人浏览

导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日前向社会公布。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专家们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将我国核心竞争力从“人口”转向“人才”当今世界,谁抢占了人才培养、吸引和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赢得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日前向社会公布。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专家们对此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

  将我国核心竞争力从“人口”转向“人才”

  当今世界,谁抢占了人才培养、吸引和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赢得未来。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廉价而又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大军,是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也是 “中国模式”的核心构成因素。这一模式为中国带来的成就已举世瞩目,但其需要修正的缺陷也日渐明显。不少研究者开始质疑,低价劳动力付出、低附加值、低端产业增长、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 “中国模式”还能持续多久?与此同时,中国开始面临 “人口老龄化”、 “未富先老”的局面, “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迟早会失去。如果继续维持低价劳动力付出的发展模式,中国呼吁了多年的 “内需经济”和 “转变发展方式”就无法实现。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只能是让 “中国模式”在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从 “人口”转向 “人才”,对现行 “中国模式”进行修正,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发展知识经济,打造创新型国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

  参与国际竞争关键是要确立人才地位

  未来10年是中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奠定未来中国国际强国地位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高端竞争,前提和关键就在于中国是否拥有一支具有世界水平的人才队伍,能否切实确立人才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地位,确立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近年来,在不断加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趋紧的新形势下,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但难以为继,而且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主要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在高端竞争、获取高额利润率的能力,这极大限制了中国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

  确立人才发展目标不能停留在空洞口号上

  纲要编制过程中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核心目标进行规划,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中国的人才结构。确立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是政府从长远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政府的一项承诺。确立人才发展战略目标,不能停留在难以检查和考核评估的空洞口号上,既要有包容性和原则性较强、内含丰富的总体性目标,也要有易检查、可评估、能考核的具体的定量指标。比如,既要人才总量扩大这种原则性、总体性的目标,也要有能体现人才规模扩大多少、发展增长的具体指标,这样,才能使这种目标有一定的约束力,在工作中有切实可行的抓手,人才发展的目标才不会落空。

  知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中国将从人口大国成为人才强国

  把建设人才强国作为奋斗目标,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还具备了难得的、良好的国际环境条件:

  第一,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空前统一的、巨大规模的、比较公平的、充分流动的、充分竞争的人才市场机制,为绝大多数人才提供了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大舞台。

  第二,中国教育迅猛持续的发展,主要指标已居各发展中国家前列,正在逐步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为 “人人成才”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本基础和社会环境。

  第三,中国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核心战略,加速了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提升了人才队伍质量,形成了不同层次人才结构的新格局。

  第四,中国吸引国际人才的亲和力、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当中国先后成为 “世界工厂”、世界多元文化中心之一、世界服务商提供者之后,必然加速吸引并聚集全世界的各类优秀人才。

  中国正在酝酿的是一个大战略,由 “战略三角”组成,包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