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工伤赔偿 > 工伤死亡赔偿 > 工地工伤死亡赔偿流程

工地工伤死亡赔偿流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1 13:35:01 人浏览

导读:

工伤死亡赔偿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法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所获得的赔偿也不同。那么工地工伤死亡赔偿申请流程是怎样的?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工伤死亡赔偿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法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所获得的赔偿也不同。那么工地工伤死亡赔偿申请流程是怎样的?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工地工伤死亡赔偿流程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3、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工伤维权程序比较多,如果自己不熟悉,最好委托律师代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二、工伤死亡赔偿申请需要什么材料

  申请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般需要提交以下资料:

  (一)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认定工伤决定书;

  (三)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

  (四)申请工伤医疗待遇支付还需要提供:

  1、医疗机构出具的伤害部位和程度的诊断证明;

  2、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票据、病历、清单、处方及检查报告;

  3、居住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工伤职工在居住地就医的,还需提供《工伤职工异地居住就医申请表》;

  4、工伤职工因旧伤复发就医的,还需提供《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申请表》;

  5、批准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工伤职工,还需提供《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

  (五)申请辅助器械费用还需要提供:

  1、工伤职工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申请表;

  2、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

  3、辅助器具配置票据。

  (六)申请伤残待遇还需要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

  (七)申请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还需要提供:

  1、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2、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凭证。

  (八)申请死亡待遇还需要提供:

  1、工伤死亡证明法律文书;

  2、办理人即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办理人和享受待遇人员与工亡职工关系证明;

  4、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依靠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证明;

  5、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

  6、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是孤儿、孤寡老人提供民政部门相关证明;

  7、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人员是在校学生提供学校就读证明。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提交资料之后,一般是当月限定日期之前提交经业务部门审核通过的,当月生存支付表提交财务部门,次月支付到位。

  三、工伤死亡赔偿多久能拿到

  如果购买了社保,单位配合走流程,一般在申报后60个工作日内赔付。如果没有购买社保,单位又不配合,可能涉及到工伤认定及劳动仲裁,时间就比较长,最快3个月,最慢1至2年。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工地工伤死亡赔偿流程的相关知识,首先需要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