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涉及老人交通事故伤亡居多
导读:
记者从交管局获悉,今年1月至11月,本市发生涉及老年人一般程序以上交通事故541起,造成128人死亡和623人受伤,其中以老年行人、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三轮车的老年人居多。因此,老年人交通事故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横穿马路引发事故
今年9月15日14时30分,东丽区居民王某驾驶牌号为津BJ68XX的桑塔纳车,沿卫国道由西向东行驶,至华润万家超市前的人行过街天桥东侧时,突然发现一老年人推自行车从隔离带钻出,欲由南向北横穿卫国道,王某连忙鸣笛并紧急刹车,但未能立即刹停。小客车向前滑行时撞上自行车,老人也被撞倒在地,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交管部门调查,此起交通事故受害人为河东区77岁居民刘某,发生交通事故时正准备横穿卫国道回家。而卫国道作为快速路限速每小时60公里,小客车不存在超速交通违法。经检测,该车刹车制动完好,不存在机械故障导致交通事故原因。因此,交管部门认定受害人刘某负此起交通事故全部责任。
现场勘查发现,受害人刘某欲横穿的卫国道快速路,首先要通过右边一条辅道,然后跨过隔离带再穿过快速路,跨过中心隔离带再依次穿过快速路、隔离带和辅道,这对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显然安全隐患重重。
距案发地仅几步远就有一座人行过街天桥,从这里通行应十分安全,但受害人为图方便走上机动车道,遭遇不测。据交管部门介绍,60岁以上老年受害人横穿道路,没走人行横道和人行过街天桥,尤其冒险横穿快速路隔离设施,所引发悲剧居多。
事故中老人担责多
据分析,今年1月至11月涉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541起交通事故中,交通方式以行人、骑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及三轮车老年人居多。其中涉及老年行人占33.3%,涉及骑自行车老年人占24.4%,涉及骑电动自行车老年人占9.4%,涉及骑三轮车老年人占7.4%;其中老年人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占51.4%,老年人负有同等以上交通事故责任占18.3%,驾驶非机动车和行人占涉及老年人交通事故总数的80%以上。
交管部门提示,涉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有3点应引起关注:一是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步幅和步速明显下降,老年男性平均步速为每分钟63米、平均步幅为每步57厘米,老年女性平均步速为每分钟58米、平均步幅为53厘米,均在成年男性和女性行人中最低,这就使老年人横穿道路时比年轻人要慢,易发交通事故;二是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老年人视区和动态视力衰退,对来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步履蹒跚和听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生理因素,成为老年人交通事故多的原因;三是部分老年人交通法制观念淡薄,或对交通法规不了解,没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和习惯,常常随心所欲横穿道路。因此,老年人出行特别是遇车多、人多繁华路段最好有人陪伴,驾驶人遇老人时应提前减速,不要反复鸣笛或加速抢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车祸具体的赔偿有不同的计算标准,如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进行计算,凭据支付。结案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的必要费用给付。另外,对于误工费的赔偿,当事人有固定的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3倍以上的,按3倍计算。针对车祸赔偿标准老人的问题,法律快车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阅读!
前几年新闻里经常出现老年人碰瓷车主的事件,导致很多车主开车时都非常小心,不生怕撞到老人家。但是也总有发生意外,如果不幸撞到了老人,也是要积极赔偿的。那么,老人交通事故怎么赔偿?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交通事故是需要赔偿的,那么,老人交通事故可以要误工费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是否计算误工费的前提是原告是否具有劳动能力、是否因伤导致收入减损。劳动能力与退休年龄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男职工的退休年龄确定为60周岁,女职工为55岁
实习期未满一年上高速出了事故,如果有驾驶人陪同,则可以理赔。如果没有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的,出事故后,应根据当事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但交强险肯定赔偿。
驾驶证满期换证的,需要提前九十天才能办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在驾驶证有效期满前九十天,携带本人身份、机动车驾驶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等材料,前往车管所申请换证。
法律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下列要求: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应当载明当事人及涉事车辆基本信息、事故发生经过、形成原因的分析、责任认定等方面内容;应当加盖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其他要求。
连环追尾相撞应这样确定各方的责任:根据连环追尾各方机动车驾驶人的过错程度及对其行为交通事故的作用大小,确认相应的责任划分。但如果都不存在过错的,应当认定都没有责任。
交通事故要负全责的情形有以下三种:1、交通事故的逃逸者负全责;2、交通事故中故意毁坏证据的一方负全责;3、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承担全责,但是行人必须无过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原则的主要是:行为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因果关系责任原则、公平原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应当依据当事人行为作用和当事人过错,兼顾公平原则等多方考虑,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