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诉讼 > 交通事故起诉容易吗?起诉流程是怎样

交通事故起诉容易吗?起诉流程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23 22:59:08 人浏览

导读:

诉讼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当享有,不管是因为任何事情只要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他人的侵害我们就可以向法院进行诉讼处理。那么,交通事故起诉容易吗?起诉流程是怎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诉讼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应当享有,不管是因为任何事情只要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他人的侵害我们就可以向法院进行诉讼处理。那么,交通事故起诉容易吗?起诉流程是怎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交通事故起诉容易吗?起诉流程是怎样

  1、起诉以及受理。这个阶段就是在发生了交通事故之后,当事人就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损害进行的诉讼,那当事人应该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递交之后,法院会仔细审查,如果法院认为审查是符合起诉的条件的,那么在法院受理之后的七天之内就会立案;如果法院并不认为这个起诉符合条件的话,,那么在七天之内进行裁定,裁定了之后,如果当事人不服气的,可提起上诉。

  2、案件开始审理前的准备。在法院确认立案的五天之内,法院就会将起诉状的附本发送给被告。而被告应该在十五天之内提答辩状,法院会组成合议庭,审查诉讼的材料,然后就开始进行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了。在一审普通程序结束了之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则一审不生效开始进入二审程序。对于二审法院的判决,当事人就不可以再进行上诉了。

  3、开庭审理:

  ①开庭三日前通知诉讼参与人。

  ②审理前核对讼诉参与人,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当事人有关讼诉权利与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③法庭调查。

  ④法庭辩论终结,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法庭调查结束,应依法作出判决。

  4、调解。法庭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需要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起诉注意事项

  1、选择管辖法院。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属于侵权纠纷,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虽然起诉法院既可以选择事故发生地又可以选择被告的住所地法院,但是受害人尽量选择交通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选择事故发生地法院起诉,更利于事故事实和证据的查明与收集,因此受害人维权成本相对较低。

  2、被告的确定。在交通事故赔偿诉讼中,一般被告就是机动车驾驶人。同时,基于保险合同关系,根据《交强险条例》,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同样是赔偿责任人,可以将保险公司与机动车驾驶人列为共同被告。所以,在交通事故诉讼中,通常情形下,被告至少有两名,即机动车驾驶人和车辆投保的交强险的保险公司。

  在特殊情况下,被告的范围不仅有机动车驾驶人和保险公司,还有其他的主体需要承担责任的。比如雇员在从事雇员活动中遭受交通事故的,应以雇主作为被告。如果是第三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可以选择雇主或第三人作为诉讼的被告。

  3、起诉状道路交通事故起诉状书写内容

  ①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姓名,住所,联系方式等。

  ②原告的诉讼请求。在诉讼请求中,原告可要求被告赔偿在事故中的财产损失、赔偿相关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以及诉讼费的承担。

  ③事实与理由。事实与理由这部分,需要写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分析事故当事人之间的责任的划分。

  三、交通事故诉讼管辖地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赔偿,根据侵权行为诉讼原则确定管辖地。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民事诉讼法中管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事故发生地、车辆最先到达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当然,一般是向基层法院起诉。

  被告住所地的确定视被告而定。如被告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其住所地为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如被告为公民的,其住所地为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地。所谓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交通事故的起诉按照一般的诉讼流程来进行就可以了,诉讼前递交相关的诉讼状等文书。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交通事故起诉容易吗?起诉流程是怎样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