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抚养权 >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起诉书模板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起诉书模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1 05:51:45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对于没有办理结婚手续的夫妻是不予以承认的,但是社会上出现非婚生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结婚的关系本身就不是很稳定,生下来的孩子也要成为父母争夺抚养权的问题。对于抚养权不满的情况是可以起诉的。那么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起诉书模板怎么写?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我国对于没有办理结婚手续的夫妻是不予以承认的,但是社会上出现非婚生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结婚的关系本身就不是很稳定,生下来的孩子也要成为父母争夺抚养权的问题。对于抚养权不满的情况是可以起诉的。那么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起诉书模板怎么写?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以供参考。

  一、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起诉书模板

  原告:冯某某,女,2007年11月22日出生,汉族,住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益民路**弄3号202室。

  法定代理人:冯某某,女,1975年2月10日,汉族,住上海市浦东新区益民路**弄3号102室,系原告冯某某之母,身份证号码:37028419*****00823。

  被告:陈某某,男,1967年10月12日出生,汉族,户籍地:上海市天山西路**弄14号202室,系原告冯晨苇之父,联系电话:1380166****。

  诉讼请求:

  请求依法判决被告每月支付原告抚养费人民币2000元,

  直到原告能独立生活为止,并补付原告出生至今的抚养费;

  负担原告今后医疗费、教育费的一半;

  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原告与被告系非婚生父女关系,是被告陈某某(父亲)与冯某某(非婚生母亲)之女。被告与冯某某(母亲)2006年相识,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终于发生了亲密关系,2007年11月22日原告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出生,出生之后一直由(母亲)冯某某抚养,被告只给了几个月的抚养费,经(母亲)冯某某多次催付,被告还是拒绝继续支付。

  原告认为,自己尚在幼儿期,正在处于身体迅速成长和发育的时期,在此期间需要大量的生活费用,现在冯某某(母亲)为了照顾原告,无法正常去上班,所以原告的生活费用很难得到保障。并且今后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原告,不久后原告就到了入学的年龄,因此仅靠母亲(冯某某)一个人抚养一定会使其无法承受。况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被告有义务抚养原告直到能独立生活为止。

  综上所述,原告、被告双方因在非婚生子女抚养费上无法达成一致,从而无法协商解决此事,故向贵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如所请,以维护原告作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XX市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二、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怎么判?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因此,相应的,归于子女抚养权的评定标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是平等对待的。一方抚养孩子,而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在离婚之诉中,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三、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

  “夫妻”一方负担抚养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母双方负担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月总收入”指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等。可申请法院调查令来调查。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有固定收入)确定。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一般参照《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年平均人收入、年平均生活费来作为依据。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特殊请款是指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非婚生子女抚养权起诉书模板的相关资料。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管法院最终判给哪一方抚养权,另一方也需要定期给予相关的抚养费,费用问题可以自行协商决定。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在线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