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家庭 > 抚养纠纷 > 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怎样的

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1 11:22:01 人浏览

导读:

抚养纠纷因涉及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问题,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无一例外都是想根据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那么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怎样的?子女抚养纠纷判决书是怎样的?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并提供一份子女抚养纠纷判决书范本,供大家参考。

  抚养纠纷因涉及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问题,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无一例外都是想根据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和子女的权益。那么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怎样的?子女抚养纠纷判决书是怎样的?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并提供一份子女抚养纠纷判决书范本,供大家参考。

  一、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怎样的

  子女抚养权是婚姻破裂家庭争议最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子女抚养权包括两种,第一种:婚生子女抚养权;第二种:非婚生子女抚养权。从法律的角度讲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主要依据对孩子今后教育以及吃穿住行的供给能力而定,年龄较大的孩子主要考虑孩子的意愿。

  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子女抚养纠纷判决书范本

  子女抚养权判决书

  XXX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XXXX)甘XXX民初XXX号

  原告XXX,男,汉族。

  被告XXX,女,汉族。

  原告XXX与被告XXX变更抚养关系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XXX与被告XXX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xxx诉称,他与被告经(XXX)华民初字第XXX号民事判决书判决离婚,判决长女XXX由他抚养,次女XXX由被告抚养,判决生效后,次女XXX一直同他生活,被告未曾到家里接过孩子,也未探望过孩子,被告未对孩子尽过抚养义务,现次女已至上学年龄,仍无法上户口,他于XXXX年7月曾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后被告也未接过孩子,现再次起诉要求法院变更次女XXXX的抚养权。

  原告XXX未向法庭提交证据。

  被告XXX未向法庭提交证据。

  根据原、被告的陈述,本院确认以下事实:

  原、被告XXXX年经法院判决离婚,并判决长女XXX由原告XXX抚养,次女XXX由被告XXX抚养,XXXX年寒假期间,两个孩子到被告娘家生活,XXX年正月,原告至被告娘家接孩子,双方因次女刘某乙的抚养权发生冲突,被告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但原告仍强行带走次女刘某乙。XXXX年7月,原告曾起诉要求变更次女XXX的抚养权,本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被告前往原告所在的某某县某某镇接孩子,原告将孩子带走,被告未能接走孩子,孩子现仍同原告生活。

  另查明,原告XXX至今未再婚,独自在某某县某某乡街道带两个孩子上学,其父母年迈,无法帮忙照顾孩子;被告XXX已再婚,婚后与其现任丈夫未生有子女,现居住于XXX县。

  本院认为:原、被告经本院判决离婚,判令长女XXX由原告XXX抚养,次女XXX由被告XXX抚养,但原告强行从被告家中带走次女XXX,阻碍被告与次女XXX共同生活,被告两次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原告以被告未尽抚养义务为由,主张变更次女抚养权,但被告无法尽到照顾、抚养次女的义务系原告拒绝次女与被告共同生活所致,被告xxx未有法律规定的足以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情形。经过法庭调查,原告独自照顾两个孩子,被告已再婚并有固定住所,有条件且有能力抚养次女,故对原告要求变更次女刘某乙抚养权的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6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XXX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300元,原告负担150元,退付150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自判决内容生效之日起,权利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

  审判长 XXX

  代理审判员 XXX

  XXXX年XX月XX日

  书记员 XXX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抚养纠纷判决书程序是怎样的”等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想说父母离婚、家庭破裂本已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但如果由于抚养费问题,父母双方再次发生矛盾纠纷,甚至想方设法逃避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无疑对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