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范本 > 租赁合同 > 签订租赁合同要注意什么

签订租赁合同要注意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10-03 12:07:23 人浏览

导读: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签订时一定要注意合同事项,避免纠纷和遭受损失。租赁合同是合同里重要的一种,特别是房屋租赁合同。承租者在和出租者签订租赁合同时要多加注意,并且进行友好协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将跟您详细讲述签订租赁合同要注意什么的问题。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签订时一定要注意合同事项,避免纠纷和遭受损失。租赁合同是合同里重要的一种,特别是房屋租赁合同。承租者在和出租者签订租赁合同时要多加注意,并且进行友好协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将跟您详细讲述签订租赁合同要注意什么的问题。

  一、签订租赁合同要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租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项法律活动,为了尽可能避免在租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争议,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相关事项。

  1、承租方需要了解出租人和出租物的基本情况

  作为承租方,应先审查租赁物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出租的情形,包括以下情形等:

  (1)未依法取得租赁物的相关证件;

  (2)共有租赁物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3)权属有争议的。

  作为承租方,为了预防欺诈,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承租方是租赁物的所有人,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如果承租方不是租赁物的所有人,必须具有转租权。

  为了避免争议,在合同中对租赁物的基本信息应进行明确约定,如租赁物的规格、质量、数量等。

  2、租赁合同之租期条款在合同中,约定租赁物的租赁期限,明确租赁的具体起止日期,如承租方超过租赁期使用租赁物,应支付给出租方超时使用的租金。

  3、租赁合同之租金条款

  (1)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租金的支付方式,以现金支付或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采用银行转账需写上户名、银行账号),实行按月支付、按季还是年支付等。

  (2)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租金支付时间,应于每月的具体日期支付租金。如果承租方在一定宽限期内没有按期支付,应支付迟延租金或违约金或出租方可解除合同

  4、租赁合同之保证金条款在租赁物租赁合同订立时,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尽量避免风险,预防欺诈,承租方应在合同订立前交给出租方一定的保证金或押金,应根据实际情况在租赁物价值范围内决定押金的数额。同时对于保证金退还的条件,应进行明确约定。

  5、租赁合同之转租条款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租方是否可以转租。

  (1)作为承租方,经过出租方的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出租方和承租方原有的租赁关系不因转租而影响。

  (2)承租方未经出租方同意,擅自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的,出租方可以解除租赁合同,因转租造成租赁物损坏的,承租方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6、租赁合同之妥善保管责任条款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租方在租赁期间,应妥善保管租赁物,如果未尽妥善保管义务,造成租赁物及配套设施损毁、灭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应爱护并合理使用租赁物,造成损坏的还应承担修复或赔偿责任。

  7、租赁合同之维修责任条款在合同中,对维修责任进行明确约定,出租方应确保租赁物符合约定用途,但也可以约定由承租方承担维修义务。

  8、其他事项在合同中,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诉讼管辖地等约定清楚,以降低风险和顺利履行,并尽可能保障双方的合法、合理利益。

  二、房屋租赁合同违约怎么办

  守约方,它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出租方如果是隐瞒抵押,承租方可以在一年之内行使那个抵押撤销权的;如果租房合同没有到期,出租人强行解除合同,将房子出租给第三人,如果事实上合同已经不能履行,那么承租人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可以要求出租方承担违约责任。

  三、法律依据

  房屋租赁合同法条

  第二百一十二条、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一十三条、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二百一十四条、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

  第二百一十五条、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第二百一十六条、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跟您详细讲述的关于签订租赁合同要注意什么的内容。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租房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许多人因为租房合同中一方违约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些事项,防范法律纠纷,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经济损失。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