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 > 如何正确书写借款合同

如何正确书写借款合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2-27 11:14:49 人浏览

导读: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与还款人就借款与还款事项进行的约定,可以对借款人和还款人产生法律约束力,督促借款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清偿债务,这时书写借款合同就显得很重要了,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地介绍如何正确书写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与还款人就借款与还款事项进行的约定,可以对借款人和还款人产生法律约束力,督促借款人在约定的期限内清偿债务,这时书写借款合同就显得很重要了,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地介绍如何正确书写借款合同

  一、如何正确书写借款合同

  (一)主体资格问题

  1、借款人身份核实

  (1)签约对方为个人

  签约对方如果是个人的,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既签约方精神正常且年满18周岁或者16至18周岁但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此情况下可以要求其提供身份证、详细的家庭地址、联系方法及个人的其他情况,方便于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确认。

  (2)签约对方为企业

  ① 企业下属部门,如企业各部、科、处、室等是不具备主体资格,不能签订借款合同。如果签订了借款合同,也可能会因为主体不适格而被认定无效。

  ② 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公司、办事处等,则应看其是否有授权,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资格,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

  ③ 企业主体资格的审查。一般是对企业营业执照进行审查,查看企业名称是否与拟签合同当事人的名称一致;查看注册资本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称; 查看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在拟签合同业务的经营范围内;查看企业的工商年检是否通过了工商部门年度检验。除以上的方式以外,还应依据营业执照中记载的情况,对公司的办公地点、人员、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④ 资信审查。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资料,包括企业简介、营业执照、效益情况、税务证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调取工商资料等其它手段核实对方所提供的资信证明情况,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会计资料、股东等进行审查。

  (二)审查借款合同效力

  1、进行非法活动的借款合同无效

  2、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3、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职工、社会集资或者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借款合同无效 [3]

  4、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5、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6、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三)尽量要求提供担保

  (四)明确约定借款利息

  (五)明确约定借款本息的还款顺序

  (六)约定诉讼管辖条款

  二、借款合同有哪些特征

  1、属于要物合同(实践合同)。除当事人协议外,在出借人把货币或实物交付借用人时,合同才能成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借款合同根据国家批准的借贷计划和有关规定签订,合同自签订时起成立。

  2、属于单务合同,借贷合同成立后,只有借用人单方面承担偿还的义务。出借人则享有收回原本或收取本息的权利,而不负对待给付的义务。但对于有偿的借贷,如标的物有瑕疵,出借人应另换无瑕疵的物,借用人并得请求赔偿因此所受的损失。一般认为,出借人对故意隐瞒实物的瑕疵所发生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3、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借贷合同的目的,在以货币或实物供对方消费或处分,使借用人通过借用合同而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因此,出借人必须是有权处分标的物的人。标的物亦限于货币和其他代替物,其风险亦由借用人承担。因此它与借用合同以及租赁合同以特定物为标的,且不移转所有权不同。

  三、借款合同的返还是怎样的

  借贷合同定有期限,借用人应于到期时返还同等数量的货币或与借用物种类、品质、数量相同的物品,逾期不还,应负迟延责任。如经双方同意,或不可能以种类、品质、数量相同之物返还时,则偿还其价金。如为无偿借贷,借用人可提前偿还,出借人则不论有偿无偿,一般都不得请求提前偿还。未定期限的借贷,借用人得随时返还,出借人亦可酌定适当期限催告返还。

  在中国,对金银和外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禁止借贷。职工根据团结互助精神,可以组织各种不同的互助储金会,向会员贷款,不计利息。私人间的借贷,严禁高利剥削或变相的高利贷。

  综上所述,正确书写借款合同不仅需要格式上符合要求,还要在合同内容上具备相应的条款,比如主体资格上、借款合同的效力上、担保内容上、还款期限上等等,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正确书写借款合同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