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诈骗 > 保险合同诈骗罪数额怎么确定

保险合同诈骗罪数额怎么确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0 11:13:19 人浏览

导读:

诈骗罪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犯罪。这种犯罪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秩序。那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的呢?相信大家也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具体来看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保险合同诈骗罪数额怎么确定的详细内容吧。

  诈骗罪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犯罪。这种犯罪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秩序。那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的呢?相信大家也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具体来看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保险合同诈骗罪数额怎么确定的详细内容吧。

  一、保险合同诈骗罪数额怎么确定

  从我国有关现行刑事司法解释来看,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的数额标准都高于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2001 年 4 月 8 日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 规定,合同诈骗的,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 5 千元至 2 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1996 年 12 月 24 日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 (注:以下简称 《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 )规定,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 1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货款诈骗数额在 5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 5 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 l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 5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按照 《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 第二条“根据(刑法 》 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的规定,在新刑法修订前,合同诈骗罪按照诈骗罪进行判处,其犯罪的数额亦按照诈骗罪的犯罪数额进行判处,即,个人诈骗公私财物 2 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 3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 20 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新刑法修订时,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按照新刑法修订后的 2001 年 4 月 8 日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的规定,合同诈骗的犯罪数额起点为 5 千元,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有所提高,而关于合同诈骗“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在新刑法修订后的司法解释中,则无规定,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合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为何有所提高?从立法原则来看, 《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 中的金融诈骗犯罪,犯罪起点数额均比诈骗犯罪数额的标准高,在新刑法修订时,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分离出来归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其犯罪客体与金融诈骗罪属同类客体,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合同诈骗的犯罪数额起点提高是必然的。 《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 对金融诈骗犯罪数额的规定没有变化,而 《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 中规定的金融诈骗犯罪,新刑法在修订时进行了吸收。审判实践中,金融诈骗犯罪的数额标准仍按照 《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 的规定判处,因此,在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前,也可以参照金融诈骗犯罪的数额规定判处。即,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 5 千元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 5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二、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使对方受到损失,并且后者的一方在签定合同时也可能有某种欺骗性的因素,但是,前者是刑事犯罪,后者则是民事纠纷,二者有本质不同。然而,在实践中,区分二者的界限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诚意,亦即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没有这一目的,只是因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遭天灾人祸或市场变化等客观原因,使当事人无能力继续履行合同的,只能作为经济合同纠纷,按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但是,目的是人的主观内在的心理活动,认定目的不能只凭行为人的口供或陈述,而是要根据案件的各种客观事实进行综合判断,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根据实践经验,一般应注意考察以下几方面:

  1、行为人有无实际履约能力。一般情况下,有履约诚意的,都是有履约能力的,否则就不会签订合同。而合同诈骗者则往往是根本没有履约能力的,例如,既无资金又无货源,只靠虚构的履约能力欺骗对方当事人的,引其上钩。但是,履约能力是可变因素。签订合同时有些能力,签订后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可能因某种意外原因丧失此能力,一般可以证明其是有履约诚意的,不是蓄意诈骗。而有的既无资金又无货源,而且事实上其也不可能搞到资金和货源,两手空空,完全靠欺骗手段签订合同,一旦财物到手,合同却根本无法履行,一般可以证明其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签订合同是其诈骗的手段。

  2、行为人签订合同有无使用欺骗手段。合法企业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没有适用欺骗手段,且有履约能力,一般是可以证明其有履约诚意的。但是,对于根本无意履约的合同诈骗行为而言,是不可能没有欺骗的。这种欺骗可以在签订合同之时,以虚构的单位或者以伪造票据、虚假产权等手段签定根本不可能履行的或者是使对方在发觉被骗时无法追回损失的合同,也可以是在签定形式有效的合同是之时,隐瞒自己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的真实意图,在获取对方财物之后即逃匿。但是应当指出,在经济合同纠纷中,也并非不可能存在任何欺骗因素,例如,向对方提供的产品偷工减料,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只是在履行合同中违反合同的个别条款,属于民事上的欺诈行为,应按《合同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是使合同全部或大部不能履行。

  3、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有履行合同诚意者,必然会努力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而合同诈骗者一般是不会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的,有的即使履行部分合同,也是为了骗取对方信任,以达到骗取其财物之目的。收受对方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之后,即逃匿的,根本不履行合同,不论其合同形式上是否有效,其诈骗意图确定无疑,当然构成合同诈骗罪。

  综上所述,区分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是比较复杂的,必须对案件的主观客观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透过现象,抓住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一本质特征,才可能分清上述界限。

  三、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

  有的合同诈骗者利用自己伪造、变造的金融票证作为手段,这就不仅触犯合同诈骗罪,而且触犯刑法第177条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但是,因为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构成前罪的必要手段,符合牵连犯的特征,因此,应当择一重罪论处,不实行数罪并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保险合同诈骗罪数额怎么确定的全部,看完本文你是否都了解关于保险合同诈骗罪的相关知识呢?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