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知识 > 验资 > 最新个人买房验资

最新个人买房验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9-05 21:49:47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都要经历买房的问题,买房是一家人的大事,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有时候买房是需要验资的,大家一定有疑惑,验资是干什么,有没有危险呢?接下来就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同来了解最新个人买房验资的相关规定吧。

  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都要经历买房的问题,买房是一家人的大事,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有时候买房是需要验资的,大家一定有疑惑,验资是干什么,有没有危险呢?接下来就跟随法律快车小编一同来了解最新个人买房验资的相关规定吧。

  一、最新个人买房验资

  1、核准名称:到工商局领取一张“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表”填入你准备取的公司名称(一共5个),工商局会检索是否有重名,如无重名,即可使用并核发“企业(字号)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费用是30元(可以检索5个名称

  2、租房:租写字楼的办公室,民用房屋不可以注册的(北京);商住两用的也不行(广州)

  签订租房合同,并让房屋的产权人提供房产证复印件,再到税务局买印花税。税率是年租金的千分之一,将印花税票贴在合同的首页。

  3、编写公司章程:可以找人代写,也可以从工商局的网站下载公司章程样本,修改后,由所有股东签名。

  4、刻法人名章:到刻章社,刻法人名章(方型),费用15-20元。

  5、到银行开立公司验资户:携带“公司章程”“工商局的核名通知”“法人名章”“身份证”到银行去开立公司帐户(是验资帐户,将各股东的资金存入帐户),银行出据“询征函”“股东缴款单"”。

  6、办理验资报告(证明):拿着“股东缴款单”“询征函”“公司章程”“核名通知书”“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报告。费用500元。

  7、注册公司:到工商局领取公司设立登记的各种表格填好,然后将“核名通知”“公司章程”“房租合同”“房产证复印件”“验资报告”一起交给工商局,一般3个工作日后可以领取执照(各地时间略有差别)。

  8、刻制公章:凭营业执照,到公安局指定的刻章社,刻公章,财务专用章,费用120-180元

  9、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凭营业执照到技术监督局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费用30元。

  10、开基本户:凭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去银行开立基本帐号。

  11、办理税务登记:领取执照后的30日内到当地税务局申请领取税务登记证,费用(国税10元、地税40元)。

  12、领购发票:服务性质的公司使用地税发票。销售商品的公司使用国税发票。

  二、贷款买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申请贷款额度要量力而行。通常来说,银行批给贷款人的贷款额度一般是根据贷款人的经济情况和收入水平来定的,目的是保证贷款人有足够的能力偿还贷款,银行也能从中规避风险。但有些贷款人却认为贷款额度越大越好,甚至贷款额度超出了本人的经济承受范围,从银行的角度考虑,自然也不会愿意给这样的贷款人发放贷款,所以大家在申请贷款额度时要量力而行。

  二是个人信用要保持良好。想要贷款买房,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是很有必要的,个人信用情况直接影响银行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若个人信用记录不好,就有可能贷款被拒。目前信用档案主要包括:信用卡、房产抵押贷款和其他各类贷款。

  三是贷款前做好流水账,不要频繁更换工作。在申请贷款买房时,银行一般会要求申请人出具6个月以上、不间断的银行流水账单,根据这些来评估申请人的还款能力,所以购房者在买房前,要为自己做一个漂亮的流水账。比如:每个月向银行卡存一定数量的钱,这样可以增加你的贷款通过率。

  除此之外,银行会综合评估贷款人的经济能力水平,比如工作的稳定性、收入的稳定程度等等,所以对于贷款人来说,频繁的更换工作会影响到贷款的进度。

  三、开发商验资有危险吗

  开发商要验资并没有危险。

  这是正常流程,是开发商为了节省精力寻求实力客户的一个初级筛查手段。

  1、可以去银行开纸质账单、账户存款余额;如果你的钱在理财产品里或股股票里,去弄个数额证明出来,当然余额宝里的钱也算的。然后你还需要提供 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这样就算完成验资了。

  2、据了解,最初的开发商验资只是个别豪宅出现的个别现象,这些豪宅用验资来设置门槛,从而挑选出特定人群,用以筛选有效客户需求。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某楼盘销售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对于高端楼盘来说,验资的目的依然以筛选客户为主,毕竟这些楼盘购房门槛高,开发商需要通过验资来分辨客户的购买能力,从而精准锁定客户。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个人买房验资有关的内容,相信您阅读了以后一定有自己的见解,买房验资是有相关手续的,希望您一次性准备好材料,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