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动态 > 企业撤销,债务应如何清偿

企业撤销,债务应如何清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07 07:30:10 人浏览

导读:

原告:某县工商亏损,由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关闭,我局对台板厂仅仅是行政上的领导,从台板厂开办至关闭期间,从未收取过台板厂的管理费,因此,对此不承担经济责任;原、被告签订的还款协议书违反了法律规...

  原告:某县工商亏损,由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关闭,我局对台板厂仅仅是行政上的领导,从台板厂开办至关闭期间,从未收取过台板厂的管理费,因此,对此不承担经济责任;原、被告签订的“还款协议书”违反了法律规定,违背了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采取欺骗、协迫手段签订的,请求二审法院认定无效。总之,对原台板厂关闭债务我局不应承担,也不可能承担。1989年3月10日,县工商银行作为二审被上诉人作了答辩:

  (I)上诉人歪曲事实,逃避责任。在上诉人向县政府发送的《关于缝纫机台板厂关闭后的处理意见的报告》文件中清楚地写道:“特别是该厂经营不当,产品质量欠佳,造成了产品大量积压,退货和返修等问题,致使该厂经济周转不灵,已达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很显然,台板厂关闭的根本原因不是上诉人所称的“多种客观原因”,而是企业自身,作为企业主管部门的上诉负有直接责任;

  (2)在台板厂关闭其债务偿还“三家”(原告、被告、人民银行)座谈会上该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和分管财贸的副县长参加了此会,会议在分析台板厂的财务情况时清楚记下了原台板厂向主管部门二轻局上交管理费的数目,此外,1981年至1983年,原台板厂向银行提供的报表上也清楚地反映了上交主管局的管理费金额,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上诉人“从未收取过管理费”的说法纯属谎言;

  (3)“协议”是根据当时的有关文件法规的规定,经过双方多次磋商达成的。该“协议”的签订,从内容上看,符合当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产生的程序上看,有“三家”领导人及经办人员参加,并以上诉人二轻局的文号印发,自“协议”签订后,双方自觉地履行了二年之久。上诉人称“违背了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这更是荒唐可笑。

  1989年7月15日,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人民银行经反复协商,上诉人二轻局出于真实意愿并通过合法手续承担了本案债务,二轻局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一审判决二轻局承担本案债务是正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51条第一项规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起百万元的银行贷款纠纷案就此以银行胜诉而告终。

  正确认定本案关键在于:1.原台板厂理应是义务主体,但由于台板厂因资不抵债而关闭,丧失了履行义务的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原台板厂的主管部门二轻局负有连带责任,因而,二轻局为合法债务人,是义务主体或债务主体。本案一审法院将二轻局确定为本债务主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本案借款人缝纫机台板厂关闭,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生效以前,其债务的清偿适用于当时政策和法规。中国人民银行(79)银信字第29号《关于在工业调整整顿中做好关停企业贷款清理工作的通知》第五点规定:“关闭的国营和集体企业,如果发生资不抵债时,其所欠贷款,那一级企业由那一级主管部门负责归还,集体所有制企业应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归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关闭的企业,由其主管单位或清理人(单位)作诉讼当事人。”根据上述规定,某县二轻局应当是本案的正当被告,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二轻局应当承担本案债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