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解散清算 > 公司破产 > 公司破产补偿是怎样的

公司破产补偿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3-15 08:03:36 人浏览

导读:

创业者经营公司,都是希望可以通过经营,赚钱的,但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经营很好,发展不善,也可能会倒闭,对公司原有的职工,要进行补偿,当然职工有不同的情况,那么公司破产补偿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业者经营公司,都是希望可以通过经营,赚钱的,但不是所有公司都可以经营很好,发展不善,也可能会倒闭,对公司原有的职工,要进行补偿,当然职工有不同的情况,那么公司破产补偿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公司破产补偿是怎样的

  1、公司倒闭职工补偿标准,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跟您签订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行为,您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证据方面需要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比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同事证言等能够反映您在此单位工作过的证明,您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委托律师代为仲裁。

  如果是劳动仲裁的话,凡是与工作单位有关的都可以作为证据:工资卡,工资条,银行详细,出入证,考勤卡,单位内部悬挂的员工照片,盖有单位公章的合同、委托书、证明、介绍信,单位内部邮件,来往信函,工服,名片等等。

  2、公司倒闭职工补偿标准,对于未缴纳的保险:

  自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即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保险。五险一金应当由单位和个人按照比例共同缴纳,以下比例可供参考:

  北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0%,个人2%+3元;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5%,个人0.2%;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在0.5%~2%之间;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不交钱。

  住房公积金一般是个人企业是10%,有的企业是12%。如果单位不给上保那么您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补偿。

  3、公司倒闭职工补偿标准,对于倒闭,需要给员工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二、公司破产条件有哪些

  1、《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2、《民事诉讼法》第一九十九条规定:“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债务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还债。”可见,我国破产法对破产条件界定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况。所谓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指债务人对请求偿还的到期债务,因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偿还的客观经济状况。其内容包括:

  (1)债务人明显丧失清偿能力,不能以财产、信用或能力等任何方法清偿债务;

  (2)债务人不能清偿的是期限已经届满、债权人已提出清偿要求的债务;

  (3)债务人对全部或主要债务不能清偿处于持续状态。

  三、公司破产的清偿顺序

  1、破产费用:

  破产费用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2、共益债务:

  共益债务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为了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以及破产程序顺利进行而发生的债务。

  3、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3)普通破产债权。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公司破产补偿是怎样的”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遇到公司破产,我们可以先和公司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了就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情况下工作满了一年,那么就得补偿一个月的补偿,超过半年的也补偿一个月,未超过半年的补偿半个月。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