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反倾销 > 反倾销动态 > 不良服装店打着外贸招牌 销售仿冒品假冒品

不良服装店打着外贸招牌 销售仿冒品假冒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10-01 03:45:38 人浏览

导读:

现在不少店面都打出“出口转内销”、“外贸原单”、“外贸尾货”、“外贸货”等字样的招牌,推销服装、鞋帽、箱包等商品,然而消委会人士提醒消费者,市场内的外贸货有真有假,消费者选购时应谨慎。近日,徐小姐在一家打着“出口转内销”的外贸服装店,花48

  现在不少店面都打出“出口转内销”、“外贸原单”、“外贸尾货”、“外贸货”等字样的招牌,推销服装、鞋帽、箱包等商品,然而消委会人士提醒消费者,市场内的外贸货有真有假,消费者选购时应谨慎。

  近日,徐小姐在一家打着“出口转内销”的外贸服装店,花488元买了一件大衣,然而才穿了3天,这件大衣的袖口就破裂了,她怀疑衣服有质量问题,于是找到店老板要求退货,但店老板被拒绝。后来一位懂行的朋友告诉她说,其实这家所谓的外贸服装店,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跟外贸挨不上边。

  10日走访发现,如今市面上挂着“出口转内销”、“外贸原单”、“外贸尾货”、“外贸货”等招牌的商店不少。当以顾客身份询问多家店是否是真的外贸货时,商家均保证绝对是真货。当提出是否有什么证明时,他们却拿不出来。

  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的出口转内销产品,也称尾货,是指内地加工企业在承揽国内外品牌商的来料加工业务时,生产完毕、交付产品后,剩下的多余产品。目前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原材料有剩余,多生产出来的产品;二是厂家在接受国外订单时有意识地多生产,以便偷偷地在内地市场卖;三是退换货导致的剩余产品或为了防范退换货而多生产的备用货。以服装业为例,服装原单生产中会有5%至20%的尾货。而厂家和服装经销商完成订单或销售的60%时,已经赚到了合理的利润,而剩余的尾货往往以低价卖给小商贩。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万家服装企业,其中从事外贸服装的厂家及代理公司约有8万家,多分布于广州、福建、江浙一带,而尾货占交易额的40%以上。

  由于尾货主要是为国外市场生产的,因此无论是用料还是制作工艺,都比普通商品要好,而且价格低廉,因此不少消费者喜欢购买这些流入市场的出口转内销产品。不少商家瞄准这块商机,纷纷打出“出口转内销”、“外贸原单”、“外贸尾货”、“外贸货”等牌子。但该业内人士坦言,近两年来,外贸货市场已经变质,出现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仿冒品和假冒品充当外贸货。据介绍,外商跟外贸厂家有严格的合同约定,外商会严格控制面料数量,有时候甚至一点不剩。有的加工厂家于是拿着国外名牌服装的图片或样品,请国内的服装厂家成批仿制的;或者在做完外加工之后,再买点儿低档面料按原版再做一批,低价批给销售商,销售商贴上各种假商标就流向市场了。这些仿冒品、假冒品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鼓楼消委会有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买出口转内销产品,购买时一定要多问多了解,别花了钱买到伪货,得不偿失。

  名词解释

  假冒行为: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同意,而故意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仿冒行为:是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近似使用,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

出处“中国纺织网”编辑:纺织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