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报关商检 > 报关手续 > 2022出口报关手续如何办理

2022出口报关手续如何办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10:21:11 人浏览

导读:

法律明文规定,对于货物的进口出口不仅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而且需要进行相关的出口进口报关检验和手续办理。那么,2022出口报关手续如何办理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网的小编就带你了解与它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法律明文规定,对于货物的进口出口不仅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而且需要进行相关的出口进口报关检验和手续办理。那么,2022出口报关手续如何办理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网的小编就带你了解与它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2022出口报关手续如何办理

  (一)出口报关企业应具备在当地海关、检验检疫局注册备案,有进出口经营权和自理报检登记证书。

  (二)出口报关所需单证:

  1.客户就在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之前,备齐海关所需单证向海关申报。

  2.必备单证:清单、发票、合同、核销单、报关委托书、船公司装货单等单证件各一份。

  3.按海关税则所规定的各项证件。(如通关单、出口许可证等)

  4.有出口手册需提供手册报关。

  (三)出口报检所需单证:

  1.客户应在报关之日前三天备齐所需单证,向检验检疫局申报。提供单证有:清单发票、合同、报检委托书、厂检单、纸箱包装单等证件各一份。

  2.出口货物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外包装为木制的需做熏蒸或热处理的,客户所提供的单证有:清单、发票、合同、报检委托书。如熏蒸产品是木制品,还需提供厂检单。

  3.做熏蒸或热处理的产品,客户应在报关前两天,将货物运抵到指定的堆场或港区进行熏蒸。(熏蒸时间需24小时)

  (四)出口报关正式向海关申报。如出口需缴纳税费的,应及时缴纳税费。

  (五)海关现场审单结束。货物单证放行后,货主应在海关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运至海关监管区内进行验放。如需查验,报关行应及时与海关联系,进行货物查验,验完后需按船公司封指定铅封。不需查验的应及时进行实货放行,将装货单按截关时间送到港区装船。

  (六)待货物出口,船公司就将出口舱单数据传送海关,海关接收到数据后报关行待海关数据结关后,及时到海关打印退税核销联。

  (七)出口通关结束。客户需及时到我司缴纳报关报检代垫代办费。

   二、货物放行

  1.对于一般出口货物,在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如实向海关申报,并如数缴纳应缴税款和有关规费后,海关在出口装货单上盖"海关放行章"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凭以装船起运出境。

  2.出口货物的退关:申请退关货物发货人应当在退关之日起三天内向海关申报退关,经海关核准后方能将货物运出海关监管场所。

  3.签发出口退税报关单:海关放行后,在浅黄色的出口退税专用报关单上加盖"验讫章"和已向税务机关备案的海关审核出口退税负责人的签章,退还报关单位。在我国每天大约出口价值1.5亿美元的货物,出口核销退税每延迟一天,就要给广大客户造成很大损失。如何加快出口核销退税速度呢?在单证操作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填写出口报关单。报关单的有关内容必须与船公司传送给海关的舱单内容一致,才能顺利的核销退税。对海关接受申报并放行后,由于运输工具配载等原因,部分货物未能装载上原申报的运输工具的,出口货物发货人应及时向海关递交《出口货物报关单更改申请单》及更正后的箱单发票、提单副本进行更正,这样报关单上内容才能与舱单上内容一致。

  三、报关期限

  报关期限是指货物运到口岸后,法律规定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报关的时间限制,超过期限海关会征收滞纳金。

  根据《海关法》规定,进口货物的报关期限为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由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报关;转关进口货物除在14日内向进境地海关申报外,还须在载运进口货物的运输工具抵达指运地之日起14日内向指运地海关报关;超过这个期限报关的,由海关征收滞报金。

  出口货物应在货物装入运输工具的24小时之前,向海关报关。也就是说,应先报关,后装货。须在报关24小时之后,才能将货物装如运输工具。

  进口货物规定报关期限和征收滞报金是为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促使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及时报关,加速口岸疏运,使进口货物早日投入生产和使用。

  出口货物规定报关期限,是为了保证海关对出口货物的查验监管,保证货物及时运输出口。

  任何流程都是需要一定手续基础为前提的。因为,这是你出示证明的必经阶段。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我相信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2022出口报关手续如何办理。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