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离职赔偿
劳动法法律快车2018-07-0914:29:142268人阅读13赞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劳动者都是通过劳动合同来维护自身的权益的,那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离职赔偿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如下:
1、年限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不再限定补偿年限(12年)
3、工资计算基数: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以上就是关于“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离职赔偿”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推荐优质问答
-
问
怀孕三个月,劳动合同还有一年半到期,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一年五个月。现在公司项目从成都撤到深圳,我们被迫离职,可以得到怎样的赔偿?签合同工作地点签的成都,说让我去深圳,可是我不想去。
你好,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规定的,未缴纳社保、拖欠工资等原因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详情]
等0位律师回复 -
问
补签合同日期怎么写,补签之后,前面中断的合同时间用人单位能给劳动者赔偿吗?不不补签合同辞职之后是否能拿到失业金吗?同时离职后可以劳动仲裁吗?
您好!不要主动离职及补签,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您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详情]
等0位律师回复 -
问
公司解除我们10个人工资待遇很好的劳动合同,我们要赔偿,公司说重新给我们安排工资不高待遇不好的工作,不给我们赔偿,如果个人不去也不管我们,还让我们签离职证明这样可以吗?
你好,【违法 解除 终止 双倍经济补偿金 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详情]
等10位律师回复 -
问
你好,请问在小厂上班,离职老板不批,没签劳动合同,也没其他物证,但有人证,可以告他吗?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工资,协商不成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申请劳...[详情]
等0位律师回复 -
问
用人单位不与我签劳动合同,我提前三十天已经书面辞职了,到期了他们要延迟我离职时间,怎么办?
明劳动关系的证据,证明工资水平的证据,如果单位有违法行为,可以进行录音等证据搜集工作,然后去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详情]
等2位律师回复 -
问
请问公司不签劳动合同离职赔偿是怎样规定的?我哺乳期还差6个月因单位效益不好让离职,本人已签无固定劳动合同应怎样赔偿,赔偿按单位平均工资
你好,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不得”就是硬性规定,不可违反。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怀孕女工的劳动合同,劳动...[详情]
等0位律师回复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
-
企业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一、致害赔偿 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 详细>>
劳动合同知识
阅读量:2406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首先,应当举证证明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这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你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2,你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信签,员工牌,员工服装等与公司相关的任何证明; 3,公司给你的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 详细>>
劳动合同知识
阅读量:2662 -
未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
[导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依据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合同的解除变更需要一定的赔偿。 1、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分三种情况: 一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个人原因协商 详细>>
合同终止效力
阅读量:2635 -
不签订劳动合同 企业自吞苦果
近日,沾化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某劳动者应聘到用人单位从事销售工作,因工作岗位特殊,经常到外地出差。某劳动者自2009年2月应聘到用人单位上班,直至2009年7月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双方一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双方发生争执,依我国 详细>>
劳动争议案例
阅读量: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