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监狱服刑人员尚某某教育改造案例

【案例报送时间】2020-08-06

【检索主题词】衡水监狱;教育改造;尚某某;非法拘禁罪

【罪犯基本情况】

服刑人员尚某某,30岁,唐山市路南区人,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尚某某伙同他人组成恶势力犯罪团伙以放高利贷形式谋取高额利润,期间对未能及时还清贷款的受害人郑某和李某实施非法拘禁索要欠款。尚某某因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五个月。

尚某某系首批定性涉恶的犯罪分子,由唐山调入衡水监狱服刑。尚某某未成年时因抢劫罪有过少管所服刑史,情况复杂,系河北省衡水监狱八监区第一位涉恶调入人员,本身存在诸多顽固旧疾,法律意识淡薄,改造积极性不高。经过监区干警会评定,于2019年3月27日被评为顽危犯并成为挂牌攻坚对象。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犯因分析

(1)成长过程。尚某某从小受到父母溺爱,父母对其放任缺乏管教,家庭教育较少,早早辍学,结识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

(2)社会经历。尚某某少管所服刑结束后结交了大量社会闲散人员,其中一些有犯罪或前科等劣迹的“朋友”,参与其中恶势力团伙,负责放贷并暴力收款。

2.入监改造表现

尚某某入监服刑以来,不适应新的改造环境,改造态度消极,情绪冲动,屡犯监规,不服从干警管理,厌恶劳动,任凭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尚某某都显露出一副漠然的神情。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 法制观念淡薄。尚某某法律意识淡薄、反改造意识强烈,因其刑期短且为涉恶人员,无法减刑,经常以此为理由逃避劳动,消极改造,并在犯群当中经常散布消极改造言论。

(2) 自身原因。感情用事,不计后果,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性格有其自身缺陷,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入狱服刑后,对自己刑期没规划,无明确的改造目标。好逸恶劳的观念根深蒂固,忘记了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

3.心理行为表现

监区对其展开挂牌攻坚,开展针对性心理矫治。经90项症状清单(SCL-90)心理测试显示:尚某某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有很强的抱负或野心、情绪比较波动易变,起伏不定;艾森克人格测试显示:尚某某性格特征不明显,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人,对人抱有敌意。

改造中尚某某行为诡异,易与他犯发生争执,人际关系紧张;日常焦虑易怒,难以适应新环境,对于侵犯自己利益的人觉得必须要报复,渴望自己的社会地位。

4.教育矫治的难点

(1)认知因素。尚某某认罪悔罪意识差,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没有对被害人的愧疚感。其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没有从犯罪根源看到自身的罪恶,刑期短使其改造消极,不能正确认识自我,逃避现实。

(2)心理因素。尚某某偏激善变,争强好胜,自由散漫,缺乏自制力。思想偏执,有明显的极端化情绪,反社会情绪严重,偏离合法的改造轨迹。尚某某不能很好的重新自我定位,身份意识较差。

(3)性格因素。尚某某消极怠慢,经常在短刑期犯间散布“没有减刑,就不要劳动,就不要改造”的反改造言论。尚某某刑期短无所谓,态度嚣张,丧失改造自信心,缺乏对干警的信任和接纳,思想顽固,且出现较长时间认知失调。

5.矫治方案

鉴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尚某某日常改造行为表现和性格、家庭等因素,为贯彻因人施教的教育方式,监区确定了相应的攻坚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计划,攻心治本,加大教育改造力度,明确矫治该某思路,帮助其早日回归正常改造之路,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成为合格的守法公民。

(1)借助亲情,树立阳光感恩心态。尚某某入监后,被重点关注,在多次教育谈话,安排亲情电话通话后,了解到该某拘留前才结婚不久,且与其妻子育有一女。在了解到此情况后,以家庭为突破口,积极帮助其沟通家人,解决其家庭关系的矛盾,安稳其妻女焦虑的情绪,告知监狱服刑改造情况,为其家庭树立信心,以此有效的打破了尚某某的消极改造心理防线。

(2)落实包夹控制措施,密切关注改造动态。一方面选择阳光心态罪犯耳目贴靠,严密掌控其日常言行,切断其散布不良改造言论机会。另一方面根据尚某某的性格特征,严格要求周边他犯,不言语刺激,不给其打架闹事的机会。同时给其表现的机会,如在三课教育、生产劳动和团体活动中适当给予该某表现机会,对其在改造中的积极方面予以表扬,充分调动该某的积极性。

(3)加强普法教育,安排心理咨询师参与心理矫治。针对尚某某法律意识淡薄,认罪悔罪态度差等问题,监区心理咨询师对该某采用箱庭疗法等,实施心理干预和认知矫正。在教育过程中,耐心谈话、恒心坚持、细心观察,动态跟踪了解其在每一阶段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及时对其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进行疏导、管控。教育其监狱服刑是对被害人的赎罪,是对自我的一次救赎,从而积极阳光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运用心理学手段,拉近警犯关系,寻求攻坚突破口。

(4)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约束矫治。针对尚某某年轻、浮躁、任性、爱闹且易怒暴躁的性格特点,从最简单的事情对他进行约束,逐步矫正其恶习。如路遇干警要避让、整理好个人内务、搞好个人卫生、注意机器保养等等,每周考核其行为规范背诵情况,对其进步积极表扬,对其违规违纪严肃处理,经常敲打。通过日常服刑改造的种种“小事”,使尚某某的行为养成渐渐规范起来,一些恶习逐步得到有效矫正。

(5)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鼓励该某积极上进。监区通过监舍互监小组每日诵读学习《弟子规》《论语》等经典传统文化,让尚某某从中感悟真、善、美,使其心灵受到触动、找回自我、唤醒良知,并培养其兴趣爱好,帮助其积极参加狱内组织的趣味运动会,服刑人员新春联欢晚会等活动,提升该某改造信心,潜移默化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6. 预期矫治目标

(1)帮助尚某某学习法律法规,加强遵规守纪意识,减少违规违纪现象,努力增强其自制能力和行为规范意识。积极从干警和家庭的关怀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其感恩意识,服从意识。

(2)改变其消极改造态度,增强其自控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建立自信阳光的心态,矫正恶习,完善人格,重归社会做一名合格公民,以实际行动落实治本安全观。


【教育改造成效】

经过一年不懈的教育引导和心理矫治,在干警和家人的积极沟通配合下,尚某某情绪逐渐稳定,教育矫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能主动向包夹人员进行倾诉,主动找干警反映自己的改造情况,积极主动的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在劳动中抑制恶习,磨练品质,彻底与旧我决裂。

通过对尚某某开展矫治的案例,干警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运用个别教育一定要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及时介入,寻根求源,找出其抗改的真正缘由,然后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理解其违规违纪的行为。通过思考和理解,不仅可以与其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和认同感,还可以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进行深度剖析,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身上存在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错误行为。

其次,注重做好仔细观察与深入分析。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增进心理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他们日常行为中的表现要仔细进行观察,善于去伪存真,发掘其内心真实想法,深入运用心理学手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具体做到:依法严格管理与以理服人相结合;坚持政策原则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无理的要求,要进行必要的说理斗争,不得无原则的迁就;启发疏导与情感交流相结合;既有教化也有感化;表扬鼓励与批评劝戒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