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 > 债权担保 > 民间借款利率的法律性质与规定

民间借款利率的法律性质与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3-23 17:50:22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民间借贷时有发生,但绝大多数的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与性质并不了解,民间借贷的性质是什么?法律对其又有什么的规定?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核心内容:民间借贷时有发生,但绝大多数的人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与性质并不了解,民间借贷的性质是什么?法律对其又有什么的规定?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民间借款利率的法律性质与规定

  民间借款是自然人之间自愿协商,由出借人向借款人提供资金,借款人在约定期限内归还借款的民事法律行为。民间借款的利率是在借款事实发生的基础上为计算利息而由当事人约定产生。因此,民间借款利率实质是确定自然人之间因借款合同关系的成立而孳生之债,属合同之债,是按合同约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其法律特征符合债法的特征。 由于民间借贷的资金大多数属于民间个人自有的闲散资金,这一资金的性质决定了民间借贷具有自由性、广泛性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法律法规对于民间借贷的规定并不严格,而是让当事人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利。

《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这一条文确定了只要出借人与借款人在实施订立、变更和终止借贷行为时,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法律规定,国家就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8月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允许民间借贷的有偿性,借贷利率可以高于国家银行利率,突破了以往民间有息借贷的禁区。《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从以上法律和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对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立法精神是以自愿为原则,充分体现合同意思自治原则。但是对高利率没有明确的解释,对什么属于高利率等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利息纠纷的处理各地法院理解和认识并不统一,适用法律、保护的程度也不同,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和法治的统一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