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诈骗 > 医疗诈骗的情形及防范措施

医疗诈骗的情形及防范措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7-20 17:58:56 人浏览

导读:

医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未发生的人体损害事实或隐瞒人体损害的真实原因,骗取财务的行为,医疗诈骗构成诈骗罪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哪些情形属于医疗诈骗?如何识别和防范?下文法律快车小编...

  医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未发生的人体损害事实或隐瞒人体损害的真实原因,骗取财务的行为,医疗诈骗构成诈骗罪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哪些情形属于医疗诈骗?如何识别和防范医疗诈骗呢?下文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免费”幌子下的医疗诈骗现象

  1、“免费培训”

  商家往往租用会场,以夸张的广告宣传和名医、专家授课为由,诱骗中老年人进行“免费培训”,借以推销高价药品、保健品。

  2、“免费试用”

  骗子为推销药品、保健品等,采取让中老年人“免费”试用保健器材、“免费”赠送药品、保健品,用夸大疗效等手段诱骗中老年人上当。

  3、“免费体检”

  商家多以邀请中老年人参加各类健康活动和免费体检等为由,由现场的“医生”免费用简单的仪器检查并测量血糖、血压后,诊断出“严重疾病”,诱骗中老年人高价购买所谓的降糖、降压“神药”等。

  二、如何识别医疗诈骗?

  首先,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必须清楚治疗行为的后果、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其次,发现患者或当事人出现损害后果即治疗后新产生的病情时,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和镇定,必要时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甚至法医学鉴定以明确原因;再次,如认定自己的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则须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报案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证据收集,必须尽一切可能收集最多最原始的证据。

  三、如何从源头杜绝医疗诈骗?

  第一,医疗主体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并遵循各科诊疗常规。

  第二,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医学虽属自然科学,但医患关系更多地表现为社会科学,所以,如果医生能够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不仅能使患者配合治疗,也能使患者正确面对治疗后果,避免许多纠纷。

  第三,规范制度,依法办事。如果出现医疗过错,应正确处理;如果出现医疗诈骗,应依法惩治。

[page]

  【延伸知识】

  1、所谓医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未发生的人体损害事实或隐瞒人体损害的真实原因,骗取财务的行为。

  2、医疗诈骗构成诈骗罪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即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具备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是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欺骗他人,并希望他人信以为真,上当受骗。

  3、医疗诈骗常常表现为:虚构不存在的人体损害事实,如故意主诉疼痛,故意捏造病情;或隐瞒人体损害发生的真实原因,如损害是由自身病情造成的;或本来是由于另一种非医疗方式造成的,却将损害后果归结为是医疗差错造成的。

  4、医疗诈骗不同于一般的诈骗,其前提是当事人自身受到了人体损害,有时还非常严重,甚至必须采取手术等创伤性治疗方式,因此,假象常被真相所掩盖,使性质的认定趋于复杂。诈骗者也往往利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敢声张,息事宁人的心理,屡屡得手。

  (责任编辑:燕)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