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 2022年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

2022年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08 17:30:09 人浏览

导读:

医疗事故发生之后,只能积极的面对赔偿款的问题,而不是消极对待,因此,对于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在我国法律中是否有明确规定了呢?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2022年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医疗事故发生之后,只能积极的面对赔偿款的问题,而不是消极对待,因此,对于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在我国法律中是否有明确规定了呢?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2022年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2019年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

  《标准》将一级乙等医疗事故至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对应的伤残等级为一至十级:

  1、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为一级伤残,赔偿指数100%;

  2、二级甲等医疗事故为二级伤残,赔偿指数90%;

  3、二级乙等医疗事故为三级伤残,赔偿指数80%;

  4、二级丙等医疗事故为四级伤残,赔偿指数70%;

  5、二级丁等医疗事故为五级伤残,赔偿指数60%;

  6、三级甲等医疗事故为六级伤残,赔偿指数50%;

  7、三级乙等医疗事故为七级伤残,赔偿指数40%;

  8、三级丙等医疗事故为八级伤残,赔偿指数30%;

  9、三级丁等医疗事故为九级伤残,赔偿指数20%;

  10、三级戊等医疗事故为十级伤残,赔偿指数10%。

  患者及其家属在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或诉诸法律时,应注意一级甲等医疗事故不属于残疾,应当向医疗机构主张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死者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和住宿费,但是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宜超过2人。

  二、医疗事故赔偿有哪些考虑因素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1、医疗事故等级;

  由于医疗事故等级与患者伤残等级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这实际是指按患者的伤残程度进行赔偿(一级甲等及四级医疗事故除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医疗事故等级愈高赔偿额愈高,二级医疗事故的赔偿额有时会远远高于一级医疗事故。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四种责任程度划分仅仅是定性,而没有完全解决定量的问题,即具体应承担多少比例的责任。有人认为,主要责任应承担60%~90%,次要责任承担20%~40%,轻微责任承担比例不超过10%。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三、医疗事故赔偿有哪些步骤

  第一步,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可通过三条途径解决:双方自行协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的关键在于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事件先由医院所在辖区的区县医学会进行首次鉴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市医学会负责组织鉴定;如果对再次鉴定结论仍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最终裁定。属医疗事故鉴定费由医院承担,非医疗事故鉴定费由患方承担。

  第二步,由医学会给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报告通常包括三个层次:

  1、是否属医疗事故。

  2、属几级医疗事故(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3、医疗人员负有哪种责任(完全责任,医疗机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主要责任承担70%的赔偿责任;次要责任,承担30%的赔偿责任;轻微责任,承担10%的赔偿责任)。

  第三步,根据《条例》规定的11项标准计算的医疗事故赔偿基数。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原则上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用药范围、诊疗项目等确定,实行一次性结算。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统计局每年联合发布的标准确定。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根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统计局每年联合发布的本市在职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2倍确定。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须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根据上述赔偿项目,对医疗事故中需要赔偿的部分累计相加,得出总额。

  第四步,计算赔偿总额。

  计算公式为:赔偿总额=上述11项所加总额×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赔偿比例。

  第五步,根据确定的赔偿总额给予赔付。

  四、认定属于医疗事故的条件有哪些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因诊疗护理工作乃是群体性的活动,有时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人,也可以是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人员。

  (2)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3)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也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

  (4)给病员造成危害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及此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5)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如果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必须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22年医疗事故分级赔偿标准的内容,由此可知,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事故等级来赔的,如果构成不了伤残,一般只能主张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交通费和住宿费等必要的合理的费用。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网站发布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