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患权利义务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应有一个“缓冲地带”

医患之间应有一个“缓冲地带”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2-24 10:38:03 人浏览

导读:

日前,媒体惊爆“同仁医院眼科女医生被一男子连砍数刀”。今日后续报道称“行凶者与女医生存在医疗纠纷”。行凶者残忍的暴力行为已经触犯刑律,无疑是应该受到舆论谴责的。但是,在网上搜寻相关信息得知,这个事件背后似乎还有更为复杂的社会脉络。在相关的调查结果没

  日前,媒体惊爆“同仁医院眼科女医生被一男子连砍数刀”。今日后续报道称“行凶者与女医生存在医疗纠纷”。行凶者残忍的暴力行为已经触犯刑律,无疑是应该受到舆论谴责的。但是,在网上搜寻相关信息得知,这个事件背后似乎还有更为复杂的社会脉络。在相关的调查结果没有面世之前,其中的是非曲直似乎还一时难以理清。因此,现在说的只是一些“相关的题外话”。

  近年来,医患矛盾似乎并没有因为“新医改”的推出而有所缓解。在公众的印象中,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矛盾好像还在愈演愈烈。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常常演变为暴力事件,医院受到冲击的报道屡见不鲜。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1年的前9个月就已发生了9起医生被打事件,平均每个月一起。传说中,圈内已经把医生、护士列为“高危职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上,人类对自己本身的了解,远不如对广袤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因为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灵长类动物,不但有生理活动,还有心理活动,而这两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致病原因。说实话,就目前医疗技术水平而言,医疗服务还真是难以做到万无一失。

  然而,现在又有法律规定,凡是发生医疗争议和纠纷,医院和医生、护士必须举证说明自己无过失。如今同仁医院挂在其网站上的声明,正是“举证倒置”思路的体现。参加过一些卫生系统关于此类议题的研讨会,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医学界和法律界人士,重点研究医院和医护人员如何在医疗纠纷发生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应该说,这样的研究很实用,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就将所有可能成为证据的环节做得天衣无缝,从而保证自己不吃亏。但是,也应该指出,这种做法仍然是在“治标”而不是在“治本”,并且处处消极被动。关键是这种做法实际上立场有问题,是先入为主地把病人患者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从而步步为营、处处设防,但结果仍然可能是防不胜防。近年来的医患纠纷引致的暴力事件,正说明了这一点。

  有澳大利亚华裔学者跟我聊他在悉尼看病住院的经历:一进医院,就有医务社会工作者热情相迎。因为他当时病情较重,所以这位社工是全程陪同,从挂号、就诊到最后决定住院,社工一路护送他,并且还随时给他解释各种相关的问题,在住院期间,社工天天来看他,帮助他解决各种问题,一直到他出院。

  “一个人生病,脾气总会不太好,但在这位社工面前,你有脾气都不好意思发。反过来,医生、护士都专注于他们的工作,履行他们的专业职责,和病人客客气气,但没有任何非专业的实质性接触”。他感慨地说“其他七零八碎的琐事都交给了社工,而他们的专业特征正是‘助人自助’,所以,医院的环境氛围就显得很温馨宜人”。

  必须看到,医疗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宏观来看,医疗问题不但涉及医疗科技水平的高低,而且与人文关怀关系密切。在国际上,医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护士有“南丁格尔誓言”,而中医则有医圣张仲景的“大医精诚”,这都是以来规范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的。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精细,如果在医患之间建立一个缓冲机制,就是让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这就把专业医疗服务和专业社会服务作了一个分工,既有利于医护人员专注于他们的专业,也有利于病人得到有效的人文关怀。从制度安排来看,应该有更好、更长远的社会效果。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