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量刑 > 减刑 > 受贿罪退赃减刑幅度多少

受贿罪退赃减刑幅度多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18 13:51:50 人浏览

导读:

我国对于受贿的行为是严厉打击的,贪污受贿会给社会风气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但是对于问题不严重知错能改的人是否可以减刑呢。那么退赃款碱刑多久?还有其他碱刑方式吗?具体就看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带来受贿罪退赃减刑幅度多少的详细内容吧。

  我国对于受贿的行为是严厉打击的,贪污受贿会给社会风气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但是对于问题不严重知错能改的人是否可以减刑呢。那么退赃款碱刑多久?还有其他碱刑方式吗?具体就看下面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带来受贿罪退赃减刑幅度多少的详细内容吧。

  一、受贿罪退赃减刑幅度多少

  主动退赃的,最多可在基准刑的基础上减少30%,但不低于法定的量刑幅度。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的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中第8条对退赃的减刑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二、受贿罪减刑条件

  积极退赃是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适当减刑的,但患有高血压疾病不属于减刑的情节,建议凭医院证明办理取保候审,应该是可以操作的。

  至于是否能够缓刑,则需要考虑其他量刑情节,如量刑为三年以下,可以争取缓刑。

  所有的减刑都是因为认罪态度好,改造认真,并有立功或重大立功行为。

  三、减刑的条件

  减刑主要是指对被执行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份子进行减除处罚的法律规定。减刑在犯罪分子要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关于办理减刑的司法解释目前最新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2〕2号

  为正确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第二条 “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对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提出申诉的,要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对罪犯申诉不应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认罪悔罪。

  罪犯积极执行财产刑和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的,可视为有认罪悔罪表现,在减刑、假释时可以从宽掌握;确有执行、履行能力而不执行、不履行的,在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五条 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一般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一般不超过二年有期徒刑。

  第六条 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和间隔时间为: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方可减刑,两次减刑之间一般应当间隔一年以上。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比照上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不受上述减刑起始和间隔时间的限制。

  有期徒刑的减刑起始时间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受贿罪退赃减刑幅度多少的全部,看完本文你是否都了解关于受贿罪碱刑的相关知识呢?我们知道所有的减刑条件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是受贿罪就会特殊。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