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量刑 > 缓刑 > 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

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8-27 06:37:16 人浏览

导读: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比较严厉的人身限制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劳动的量刑方式。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来讲,如果符合条件的话,则可以适用缓刑,在进入缓刑之前就会有一个考验期。那么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及其相关问题。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比较严厉的人身限制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劳动的量刑方式。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来讲,如果符合条件的话,则可以适用缓刑,在进入缓刑之前就会有一个考验期。那么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及其相关问题。

  一、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

  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两种:

  1、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以原判刑期长短为依据,可以和原判刑期时间相等;也可以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但有封顶,最长不超过原判刑期一倍;

  2、缓刑考验期也不能短于原判刑期,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缓刑的作用;

  3、缓刑考验期,说明对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并非免除刑事处罚,是否不执行刑事处罚,取决于犯罪分子在考验期的表现,如果表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执行原判决的规定,撤销缓刑,执行刑罚;

  4、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由于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期,所以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期考验期。

  二、缓刑考验期间计算: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

  一、缓刑考验期的长短以原判刑期长短为依据,可以和原判刑期时间相等;也可以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但有封顶,最长不超过原判刑期一倍;

  二、缓刑考验期也不能短于原判刑期,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缓刑的作用;

  三、缓刑考验期,说明对判缓刑的犯罪分子并非免除刑事处罚,是否不执行刑事处罚,取决于犯罪分子在考验期的表现,如果表现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执行原判决的规定,撤销缓刑,执行刑罚;

  四、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由于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期,所以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期考验期。

  三、关于缓刑考验期的相关问题:

  《刑法》第73 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 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 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 年。这个原判刑期是指什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 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这个是缓刑期限为5 年以下。

  原判刑期以上,就是讲缓刑的数必须比判的刑期多。但是不能少于1年

  判4缓3那是不可能的,要就是老师判自己了。就拿判3缓4来讲吧,3年就是原判刑期,缓4就是4年是缓刑考验期限。

  以上就是关于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及其相关问题。只有充分知道这些才能在缓刑考验期最长期限规定这一方面有更加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为您解决一些与这方面相关的分歧也可以避免自己在这方面的不清楚而导致相关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